本篇文章955字,读完约2分钟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晴朗的天气是人们喜欢看到和听到的。然而,去年冬天浓雾天气的阴影仍然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环境治理的当前路径是正确的吗?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天气好转?新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但环境执法仍然是软的吗?

在3月9日环境保护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的提问非常尖锐,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也直言不讳。环境保护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家庭,这次新闻发布会可能是今年两会开幕以来最受欢迎的一次。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数据,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 μ g/m3,比2013年下降18%。此外,2016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0 μ g/m3,比2013年下降30.6%。

陈吉宁表示,这些数据表明,空燃气质量有了明显全面的改善,证明了当前治理的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

“但结果不能掩盖问题。”陈吉宁指出,中国冬季供暖的污染没有多大改善。由于去年冬季北方地区经历了一个暖冬,寒冷的空气体不活跃,温度明显偏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污染物的积累,抬高了pm2.5的浓度。

陈吉宁表示,燃煤、工业排放、粉尘、机动车和秸秆焚烧是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高污染排放背后实际上是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包括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不同,污染源的来源和构成比例也不同。因此,每个城市都会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控制污染物,这将涉及到各方的利益。

"环境保护是一个公共利益问题,只有通过共同治理才能共享."陈吉宁坦言,这些问题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发达国家花了20到50年时间才解决了空的气体污染问题,因此有必要打一场持久战。

2015年1月1日,新的环境保护法生效。2016年,各级环保部门发布行政处罚决定12.4万多件,罚款66.3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28%和56%。环境保护部对33个环境问题突出的市县政府进行了公开访谈,对5个环境问题突出的市县实施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限额审批。

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重中之重,但制约手段仍然不足。陈吉宁表示,将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继续保持高压执法态势,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结合环保机构监测、监督和执法的垂直管理改革。

标题:环境保护:唯有共治才有共享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