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8字,读完约8分钟

图①任绪长2号颅骨化石碎片和颅骨化石的三维虚拟修复。

图②任绪长一号颅骨化石碎片和颅骨化石的三维虚拟修复

(照片由吴提供)

图3许昌人头骨的俯视图及其与直立人和早期现代人的比较。

图④河南荆灵遗址发现的许昌猿人1号(右)和2号(左)头骨化石。

(照片由吴提供)

这是人类进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

他们不是早期的现代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或直立人。他们是一种新的古老的人类,目前还不能归入任何已知的古代类型群体。

他们是谁?

许昌人!

3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河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研究论文,题目是《中国许昌发现的古人类头骨》。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完成。

这些机构的科学家发现,在105,000至125,000年前,中国存在一群具有非常特殊身体特征的古代人类,他们的头骨显示了晚更新世人类、东亚直立人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许昌人特殊的体质特征反映出东亚晚更新世人类进化的特征不仅有总体趋势,而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连续性和人际交往性。

该研究为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人类形态变异和演化模式提供了化石证据,提供了详细的化石形态特征和地层时代数据,表明中国学者在人类演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又一突破。

10万年前,古代人类的头骨

“许昌人”并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这是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在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名列第一。

许昌人的头骨化石发现于河南许昌市荆灵旧石器时代遗址。

荆灵遗址首次发现于1965年,但当时没有发现人类头骨化石。196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国兴从河南省许昌市西北约15公里的荆灵镇西侧一位村民挖掘的沉积物中,采集了一批“中石器时代”的动物化石和石器。

2005年至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带领考古队连续12年发掘荆灵遗址,发现了45块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古代人类使用的石器和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

其中,2007年底出土的23块古人类头骨碎片位于10万年前,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后来,这个头骨被命名为“许昌猿人”,并被命名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14年4月,“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大发现,出土了22块人体颅骨,包括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嵴和颅底骨等。大多数骨头可以通过拼接修复。其中,3块可以与2007年的头骨拼接,命名为“许昌人”1号。16块碎片属于另一个人,是10万年前的第二块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许昌人”2号。另外,还有3块无法拼接的自由头骨碎片,分别命名为“许昌人”3号、4号和5号。

中国发现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

北京大学教育部表面过程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周丽平教授负责许昌人化石遗址的沉积物年代学研究。他的研究小组使用最新的光致发光测年技术从沉积物中分离出两种矿物,应时和钾长石,并尝试了多种测量方法,最终获得了高度准确的光致发光年龄数据。

通过地层对比、动物组成分析和光致发光测年的综合研究,确定这些人类化石的年龄为105,000至125,000年前。

“许昌人”的谜题非常复杂

自2014年以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带领的研究团队,对许昌人的颅骨化石进行了修复、拼接、修复和研究工作。

许昌人的头骨化石出土时,被打碎成碎片,共计45块。经鉴定,确认这些头骨碎片代表5个个体,其中1号和2号个体相对完整。

“任绪长”1号由26个游离颅骨碎片组成,修复后的颅骨保留了大部分和部分颅骨底部,代表一个年轻的男性个体;“任绪长2号”的头骨由16块游离碎片组成,修复后的头骨是一个年轻的成年人,头骨的后部被保留了下来。

通过形态学观察、高分辨率ct扫描、手工和三维虚拟修复等手段,对许昌人颅骨进行拼接修复,分别制作了1号和2号人颅骨的虚拟和实体修复颅骨和颅内膜。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许昌人的颅骨形态特征、测量数据、脑形态、脑体积和颅骨内部结构,并与世界各地的古人类化石和数据进行了对比。

他们发现许昌人的头骨呈现复杂的混合和镶嵌的形态特征。

首先是大脑的扩大和变薄。1号颅骨的颅骨容量约为1800 cc,2号颅骨的颅骨容量小于1号颅骨,但也位于晚更新世人类平均值附近,骨壁薄,颅骨圆,枕圆较弱,眉脊厚度中等。从中更新世到早更新世,人类的脑容量有增加和变薄的演化趋势,许昌人颅骨明显增大的脑容量符合这一演化特征,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时期人类具有相似的演化模式。

中国发现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

许昌人也具有东亚早中更新世人类的原始和共同特征(如周口店直立人和和县直立人等)。),包括低颅骨穹窿、平的颅骨矢状面和在下部位置具有最大颅骨宽度的短乳突。许昌人头骨具有东亚古代人的一些原始特征和一些共同的形态特征,表明东亚古代人可能从中晚更新世就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模式。

许昌人还有两个与典型尼安德特人相似的独特特征。一个特征表现在颈背区,包括不发达的枕骨圆枕,不明显的枕骨隆起伴有凹陷。另一个特征是内耳迷路的模式,其中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相对较小,外半规管相对高于后半规管。这两个独特的特征,第一个是枕头是圆的和凹的,这在东亚古代人类化石中以前没有出现过;另一个特征(内耳迷路的比例)在东亚古代人类化石中只是一例。许昌人的头骨在枕凹和颞骨上的形状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相似,这表明两组之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换。

中国发现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

许昌人头骨的混杂性,尤其是镶嵌头骨,反映了东亚更新世人类演化的特点:既有总体趋势,又呈现出一定的区域连续性,并与其他地区的古代人类有交流。

中国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许昌人的头骨为什么受到广泛关注?

因为它涉及到现代中国人的起源。

应该区分的是,现代人的起源不等于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指的是猿如何进化成成年人,从猿到人。现代人的起源是指早期人类是如何进化成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的,从人类到人类,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近的时期。

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类起源有两种理论。

根据非洲起源理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都是早期非洲人的后裔。

根据多区域进化理论,现代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一步进化,但这种进化系统缺乏5万至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

这两种观点长期对立,非洲起源理论占了上风。因为在“许昌人”发现之前,已知的两个最早的现代人化石来自于非洲南部,这两个化石被认为是早于10万年前的,并得到了“非洲起源论”倡导者作为主要证据的支持。

“许昌人”的年代恰好在10万年前,它弥补了现代中国人起源研究中最重要的“缺失环”,对“非洲起源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据《许昌人》化石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介绍,该研究团队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和湖南道县福永洞发现了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在现代人起源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早期的人类化石,如广西崇左的智人洞和马坝,其形态和病理学研究已经完成,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至少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出现在中国南方,中国晚更新世晚期的一些人类化石具有欧洲尼安德特人形态的特征。

中国发现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

同时,他们注意到东亚晚更新世的人类进化并不同步,在化石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然而,该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直系祖先的区域分布和化石特征仍不清楚,特别是缺乏可靠的化石证据。

“许昌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为探索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吴研究员认为,“许昌人”可能代表了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的直系祖先。

“许昌人头骨化石复杂、镶嵌的形态特征,为中国古代人类进化的区域连续性和与欧洲古代人类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吴对说道。

然而,吴也指出,东亚晚更新世的人类演化比以前认为的要复杂得多。东亚古代人类的进化不是简单的“线性进化”或“替代”模式。在晚更新世早期,东亚可能有许多古老的人类群体共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基因交换。

这听起来像古代人类版本的“你的圈子里一团糟”!(经济日报记者严慧敏)

(主编:傅

标题:中国发现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