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9字,读完约4分钟

四川省成都市从东、南、西、北、中五个维度优化了空城市布局,坚持完善城市体系,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相互进步,重塑空城市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构建区域协调

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成都市委用五个字指明了成都未来城市发展的命题:东扩、南扩、西控、北改、中优。成都提出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充分体现新的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五个字无疑展示了成都在重塑城市空空间结构方面的新理念。

东——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工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空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南拓——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空房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西部大开发——不断优化空生态功能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城市形态。

北至北——在北部地区建造和升级生态屏障,保护历史和标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生活环境。

适度和优秀——降低发展强度、建筑规模、人口密度、工业水平和城市质量。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表示,目前成都缺乏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成都应优化空厅布局,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东、南、西、北、中,成都从五个维度优化了空城市布局,提高了城市功能质量,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34岁的于亮住在成都天府广场附近。他是成都人。“在我的印象中,成都很多年前就以天府广场为核心,像‘摊大蛋糕’一样发展。在过去的四年里,成都的热门地区有向南发展的趋势,高辛南区和天府新区建设得非常漂亮。”于亮告诉记者。

于亮对成都城市规划的“印象”确实存在缺陷,单个中心高度集中,子中心发展不足,导致资源环境约束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自2014年以来,成都市提出了“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并推进了7个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成都在肩负“第一城”责任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坚持完善城市体系,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相互进步,重塑空城市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代斌告诉记者,成都还应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低附加值、高占地、高能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因此,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做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进的果断决策,旨在减轻中心城市的环境压力,扩大城市长期发展的产业承载能力空空间。“东进”将加快天府国际机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及相关区域的规划建设,加快形成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

这一举措也有利于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促进成渝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发挥第一城市的作用,缓解中心城市的环境压力。

天府广场以南25公里处,天府新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天府新区已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成都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是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城市...从宏观上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科技活动的程度往往与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成正比,这也是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成都西部是都江堰灌区和龙门山生态保护区,依然美丽。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西部大开发”对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成都北部,实施了四年多的“北方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毗邻的棚户区已经消失,落后的老城区正在变成北部开放的新城区。

作为成都中心城市的一员,成都市晋江区委书记陈张丽表示,在规划理念上,晋江区将注重空房、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加大开发强度、建筑规模和人口密度的降低力度,提升city/き的规划定位,突出优美造型、国际化品质、时尚典雅、宜居的区域特色;在规划和实施中,针对各个区域的功能差异,强调形式、形式、功能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成都:五维度描绘城市发展大模样

建设一个充分体现新发展观的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完善的城市体系无疑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引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常陆)

(编者:梁

标题:成都:五维度描绘城市发展大模样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