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74字,读完约5分钟

从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上海为中心,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宁杭两个城市,使两翼城市群的基础更加坚实,弥补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不足,有利于上海的辐射能力更好地向中上游扩散。

1月10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全体会议上首次开幕。南京市市长苗在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2016年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450亿元。此后,南京成为江苏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苏州),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这一成就比“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晚了一年,但对南京来说却“不容易”,因为它不仅提升了自己在中国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第四大省会)的地位,而且从全国来看,它还是第11个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

这意味着江苏的区域经济格局在过去的20年里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南京的城市价值提升

20世纪90年代,江苏提出苏南应更好地带动苏北,而苏中(南通、扬州、台州)则是传统两地之间的“缓冲地带”。此后,江苏提出了苏南、苏中、苏北按经济总量从南到北排序。

然而,在过去十年中,特别是在过去五年中,这种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典型的案例是,2010年,苏北的连云港(601008,BUY)超过了苏南的镇江;其次,位于苏中地区的南通经济总量增长迅速,超过了传统苏南地区的常州。老工业基地徐州继续发挥实力,总量上升到前五位;盐城抓住国家战略性沿海开发的机遇,也成为苏北地区的亚军,总体上超过了苏中的部分城市。

南京成中国第11个“万亿GDP”城市

可以看出,按步骤划分经济总量的传统模式需要重新定义。

2016年6月底出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强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变化。他在苏南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从江苏现有格局来看,应该打破苏南、苏中、苏北的传统划分方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原来属于苏中的南通参加了最近的苏南地区会议。

因此,在江苏省,地理概念不能再用来分离跨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李强提出“整合发展长江城市群”战略——“规划以长江城市群为大板块,建设长江城市群,推动沿江发展能源水平全面提升,使其成为江苏未来几个城市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对此,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教授表示,南京在长江城市群中的城市价值将得到提升,未来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南京将建成集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副中心城市。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于和博士分析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来看,以上海为中心,经济总量超过一万亿元的宁杭两市,使得两翼城市群格局的基础更加坚实。“弥补长三角城市群的不足,有利于上海辐射能力更好地向中上游扩散”。

引领创新经济的竞争(爱智、净值、信息)

2015年,南京经济总量超过无锡。为什么开放经济发展滞后的南京在过去的五年里发展迅速?

据当地观察人士称,作为省会城市,南京的发展落后于“传统的苏南板块”。关键原因是没有抓住前两次改革开放的机遇,即乡镇企业和外资。前者基于制度竞争,后者基于技术竞争。

在这一轮基于创新经济的竞争中,南京确立了“领导者”的角色。2010年,当时南京的主要领导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这一轮中,南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领导,并想方设法将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2016年,当南京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时候,这意味着要扭转过去几年南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颓势。随着长江经济带、国家江北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宁镇杨泰”迅速成为带动江苏整体经济的增长极,并与“苏锡常通”一起,成为支撑整个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哑铃型结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江苏的经济中心曾经在传统的苏南,但现在南京在江苏的地位正在提高,从过去的政治中心、科教中心上升到经济中心,并以经济辐射周边。

“南京被国家赋予了特大城市的地位,它在全省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地位。”同时,特大城市定位的集聚功能也更强。”刘晨说。

事实上,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十年来,传统的苏南地区通过嵌入外向型经济模式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率先建立了OEM经济和开发区模式,推动了OEM经济(笔记本产业等)的爆炸式增长。)。但是现在,由于缺乏进出口和外国投资,这种模式的红利正在下降。

本轮的发展主要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这种新模式依赖高端元素,需要高质量的工作和高端人才来匹配和发挥作用。作为省会城市,南京的科教优势超过苏南,并在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刘晨介绍,这可以从南京TSMC等重大项目的位置看出。

1月10日下午,在南京召开的“两会”小组讨论会议上,一位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几年前,华为发现,30%的员工是从江苏走出去的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从南京高校毕业的,但现在,人才在南京的集中趋势非常明显。”

于和认为,“十二五”时期南京的经济建设思路非常明确。例如,省会城市的科教人才优势明显发挥,服务业和后工业发生巨大转变;围绕创新渠道,在人才、金融、税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许多措施在全国率先实施。

标题:南京成中国第11个“万亿GDP”城市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