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5字,读完约5分钟

海底捞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让人们开始谈论该公司和火锅行业,同时招股说明书披露了该公司的运营情况。2017年,海底捞总收入达到106.4亿元,几乎是2015年的两倍,海底捞门店的扩张是收入激增的背后原因。

最近,火锅行业的食品安全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2017年8月,海底捞曾经因为老鼠在厨房里跑来跑去的问题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目前门店扩张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自己开门店的海底捞能保证质量吗?

大量店铺投资飙升

海底捞近年来发展迅速,全部采用自营模式。

根据招股说明书,海底捞的相应门店由相应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直接管理。截至招股说明书披露时,海底捞集团由海底捞、57家子公司和368家分支机构组成。其中,每个海底捞火锅店由一个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经营,而每个分支机构由一个子公司管理和监督。海底捞认为,这样的企业结构可以优化火锅店的经营管理效率。

近两年来,大量门店的开业和扩张,增加了海底捞的财务压力。据海底捞透露,每家新开餐馆的资本支出约为800万至1000万元。近年来,由于新开店和改造现有餐厅的速度加快,海底捞的资本支出大幅增加。

2015年至2017年,海底捞总资本支出分别为4亿元、4.29亿元和15.18亿元。这部分支出主要包括海底捞在上述期间新开的36家、32家和98家餐厅的资本支出。

海底捞还预测,到2018年底,其总资本支出预计将达到25亿元。据此计算,2016年至2018年,海底捞资本性支出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25%、253.8%和64.7%。

资本支出的突然增加对业务运营有影响吗?前几天,国家商报的记者给海底捞发了一封采访邮件,但媒体官员说现在处于沉默期,不方便采访。

去年,它从关联方购买了超过50亿英镑

几天前,一位来自《国家商报》的记者作为消费者体验了海底捞西南部的一家商店。店铺装修得很好,包括以下细节:店铺浴室里的洁具是美国的科勒品牌,似乎单价会比其他火锅店高。

一个餐饮服务平台显示,海底捞火锅人均消费超过100元,在当地“火锅圈”中处于较高水平。该店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海底捞的菜品有专门的供应渠道,可以保证菜品的质量和安全,所以菜品的单价可能比较高。

店员提到的特殊供应渠道,即海底捞供应系统,大部分是由相关方完成的。海底捞表示,其仓储服务、物流服务和食品供应由竖亥集团负责,该集团是由其创始人张勇成立的一家独立的专业公司。2015年至2017年,双方的关联交易分别为14.4亿元、18.5亿元和26亿元。同样由张勇建立的怡海集团向海底捞提供零售产品和即食火锅产品。2015年至2017年,关联交易分别为4.4亿元、5.9亿元和9亿元。

求己未必不如求人 海底捞供应体系依赖关联方 为扩张选择上市

海底捞表示,原材料和耗材成本占海底捞收入的40%以上,而原材料和耗材成本的90%以上是配料成本。“配料成本对整体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2017年,海底捞的配料成本占总收入的40.5%。

从2015年到2017年,海底捞的配料成本分别为24.39亿元、30亿元和40.39亿元。根据海底捞同期门店总数(146家、176家和273家),每个门店的平均食材成本分别达到1671万元、1705万元和1479万元。

海底捞还试图减少一些关联交易。例如,在配料方面,从2018年开始,海底捞将直接与第三方签订合同,采购不需要加工的配料,需要加工的配料将由竖亥集团采购加工后销售给海底捞。

自营商店有更好的可控性

根据招股书,海底捞计划在2018年增加180~220家门店,即每两天新开一家门店。为了确保这样的扩张速度,海底捞选择了上市融资。

海底捞在香港的ipo计划将60%的募集资金用于2018年至2020年的扩张计划。

然而,海底捞的扩张速度仍然慢于一些特许品牌,这是由于其“重视资产”的自营发展模式。近年来,以“小龙坎”为代表的特许经营火锅品牌在中国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大幅增加。

加入模式会影响自主经营的海洋捕捞吗?一位经营巴蜀火锅连锁店十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商业日报》,海底捞的自营开店模式更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虽然特许经营模式更快,但不可控因素更多。

去年,海底捞也有厨房问题,这引起了关注。海底捞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该公司实施了严格和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在供应链和餐馆中实施了标准化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并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质量和卫生检查。

海底捞还透露,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有500多名指定员工直接负责食品质量和安全,这是衡量餐厅绩效的主要标准。

上述海底捞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想去厨房,他们可以安排去。

编辑文铎

标题:求己未必不如求人 海底捞供应体系依赖关联方 为扩张选择上市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