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8字,读完约6分钟

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金融机构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遍地开花。

展望未来,绿色金融的市场化发展仍需突破信息不对称、期限错配等瓶颈。为了更好地将“绿色”与“金融”结合起来,需要完善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拓宽绿色股权融资的路径。放眼全球,中国绿色金融在实现“规模赶超”后,应进一步探索“制度引领”,通过国际合作开拓更大的发展空空间。

绿色金融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017年,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基础体系日益完善,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不断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认为,中国绿色金融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发展态势,走在世界前列。一方面,顶层设计和基本制度安排日益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等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统一绿色项目定义标准、绿色金融标准等各项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在浙江、广东等五个省(区)建立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绿色投融资工具日益丰富,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有许多亮点。由中国发起、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主持的二十国集团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倡议被纳入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极大地推动了绿色金融问题在全球的主流化。

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提速 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需完善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军表示,实证研究表明,关注气候和环境因素的绿色投资往往具有较高的长期回报和较小的波动性。从近几年接触的数百个绿色项目来看,大多数都是盈利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260多个绿色基金成立,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交易所交易基金等绿色产品创新发展迅速。

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提速 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需完善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表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转型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环保“攻坚战”在全国展开,全国五省(区)启动了八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了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各级各类专项整治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指出,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绿色产业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同时,金融体系的创新和监管机构的引导也将促使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绿色领域。

各种各样的创新层出不穷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表示,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银行需要转变观念。作为一家商业机构,银行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它们未来必须改变观念。银行应考虑非经济因素,同时兼顾市场原则、经济原则和社会原则。

其次,银行业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改变。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主要依靠政府的税收或财政政策来发展绿色信贷,这在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未来,商业银行应该与政府和社会合作,创造一种业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所有业务中建立绿色原则,尤其是贷款审查。银行业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绿色标准,探索新的业务,如碳交易。

近年来,金融机构一直在探索绿色金融领域,各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业绿色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基础体系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是推进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卢政委认为,未来银行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将加快,如推广绿色贷款+融资租赁、绿色abs、绿色投贷联动、环境产权质押、创新债务融资工具等。

鲁正伟表示,随着绿色金融业务的增长,绿色资产也在迅速形成。在绿色基金、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托等领域发展绿色投资业务,对于加快绿色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市场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银行业积极探索混业经营趋势,推进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构建绿色金融产品生态系统,将对银行业自身业务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帮助。推动银行业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加强绿色金融市场研究,有效识别和准确计量环境风险,并将其应用于业务顶层设计和日常管理。

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提速 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需完善

曾刚表示,世行对绿色金融的支持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创新,也是管理层面的创新。例如,在组织结构方面,一些银行在基层部门设立了环境财务部门或业务部门。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杨朝飞建议,银行应独立评估环境风险。许多银行只贷款给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企业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风险被忽略了:第一,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社会风险;第二,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仍然存在环境风险。不同项目和地区产生的不同风险只能通过银行独立评估发现。

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提速 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需完善

期待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陈说,下一步要努力提高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更好地为国家发展目标服务。要点包括:发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等工具的积极激励作用,增强绿色金融市场的内在吸引力;加快建设国内统一、清晰、可实施的绿色工程标准和绿色金融标准,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更好地满足多元化投资和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提速 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需完善

陆政委认为,如果相关政策能将“绿色”与“金融”有机结合起来,绿色金融的市场化发展将大大加快。他在制度层面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让绿色债权获得优先受偿权,从而使绿色债权更加安全;第二,降低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对于绿色金融,也可以考虑定向RRR减排。

目前,许多绿色项目是有利可图的,但它们没有得到资助。马军表示,瓶颈包括信息不对称、期限错配和环境权益担保范围有限。他建议建立全球共享的项目库,加强信息披露,银行应提高识别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由于外部性,相当数量的绿色项目没有足够的利润。马军认为,应该实施激励机制。例如,金融可以给予贴现利息和担保。

曾刚表示,绿色金融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不仅要有银行信贷支持,还要包括直接融资、股权投资、排污权交易等。它还可能涉及衍生品市场、政策性金融和保险基金,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绿色金融信贷,我们可以考虑在未来提供一些定向支持。我们可以考虑对绿色金融的风险容忍度给予优惠安排,以降低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运营成本。

标题: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提速 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需完善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