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2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要保持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工作会议将流动性管理目标表述为“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这些变化非常有趣。

对此,中信证券(600030)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明表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稳定”意味着“总体稳定和结构性改善”,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流动性结构的改善。一方面,通过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并配合普惠金融等措施改善流动性结构分层矛盾;另一方面,通过改善资本利率曲线结构,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期限错配和杠杆作用,流动性水平进一步稳定。

流动性管理目标微调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基调

流动性分层的矛盾可能得到缓解

事实上,自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开始在其公开市场业务公告中使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的表述。货币政策委员会随后的定期会议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会议继续使用这一表述,并对流动性管理目标进行了微调,使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从“基本稳定”变为“合理稳定”。

从中国人民银行今年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显然认为“合理、稳定”的总流动性要求已经落实。由于央行在春节前提前安排了流动性,年初以后市场资本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包括dr007在内的代表性货币市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至于流动性的结构性分层,明明表示,2017年,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水平比大银行更加紧张。进入2018年后,在流动性适度宽松的环境下,随着流动性逐渐向中小机构扩散,流动性分层现象趋于收敛。

“春节前适度宽松的资金创造了一个市场,短期利率自1月份以来大幅下降,高端利率保持稳定。春节后流动性的节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表示,一方面,春节后,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的要求下,央行将稳定收回银行体系超额资金的概率较高,不会对资金造成太大干扰;另一方面,为了配合新的资产管理规定的实施,央行可能不会很快收紧资金。记者了解到,新的资产管理规定预计将在全国人大会议前后公布。

流动性管理目标微调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基调

明明补充称,从长期来看,随着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所承受的金融监管压力将逐步减轻。此前,货币政策考虑了金融去杠杆化任务,只能由总量来调节;此后,流动性结构的调整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的重点,流动性分层现象将得到缓解。

推进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自2017年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审慎和中性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了宏观审慎政策,为供应方结构改革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创造了合适的货币和金融环境。

数据显示,2017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同比增加8782亿元。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中长期贷款保持增长态势,余额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601328)高级研究员赵表示,随着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效应开始显现,行业供需形势好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明显增加,与pmi保持稳步上升的总体趋势一致。

流动性管理目标微调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基调

在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方面,2017年,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增加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大中型企业。分别高出3.8和5.8个百分点;2017年末,农村本外币贷款余额25.1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短期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回落,杠杆行为基本得到控制。

流动性管理目标微调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基调

"总体而言,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供应体系质量有所提高."赵表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今后五年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主要方向,特别是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三农仍将是今后信贷政策的支持和支持重点。同时,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创新产业相关领域的信贷投入有望增加。

在谈到2018年的货币政策时,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表示,将进一步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国防和民用技术开发、农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深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

此外,去杠杆化也是供应方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隐患之一是杠杆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有鉴于此,宏观调控需要对去杠杆化施加一定的压力,监管部门已经表示,未来三年左右宏观杠杆比率将得到有效控制,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难以改变。

标题:流动性管理目标微调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基调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