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8字,读完约2分钟

泥瓦匠,一种非常古老的手艺。但是现在这些曾经熟悉的东西似乎离我们如此之远,它们只能在厚厚的历史书里看到。这些消失的旧企业就像失去的时间,注定成为难忘的回忆...

王道生,本乡镇平县树坪镇桃园村,今年60多岁。他是村里有名的泥瓦匠,村里人都叫他老王。

在传统的七十二条线中,木匠、泥瓦匠和棕色工匠更为重要。老王的家乡在四川。他20年前学会了泥瓦匠的技能,从那以后就一直住在树坪镇桃园村。泥瓦匠的技能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从未停止过。

老王说,泥瓦匠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切、断、劈、劈、撕、刮、编、织、切、磨,他们必须扎扎实实地练习,这使他吃了不少苦。

这是他刚刚为别人准备的篮子。他说他很乐意做这项工作。通常情况下,会下订单。任何想把篮子拿到村外的人都会向他打招呼并下订单。如果一个家庭的篮子坏了,他会免费为别人修理,一个篮子至少可以修理1-2年。

老王说:“只要有农业生产,只要有人还在种地,篮子、簸箕、篮子等农业生产工具就不会消失。”。

老王在当木匠的时候用手指练过特殊的功夫,他对棍子非常敏感。他手里抽出的棍子比例匀称,精致而柔软。成型、固边、编织、锁边等,每一步都是精巧而又环环相扣的。我看到米条在老王的手里是聪明听话的,他可以玩,可以织,可以拉,可以穿,他的姿势像跳舞一样漂亮!条条纵横交织,上下飞舞,经过多次交叉、缠绕、翻转,编织出精细、均匀、细腻、牢固的产品。

镇平:桃园村巧匠王道生

遗憾的是,手工制作的米产品非常费时费力,而且一个篮子至少需要一天半的时间。收入不高,市场价格只有120元。如今,没有年轻人愿意吃这种苦来继承这种手艺。老王说他最多再工作10年,不知道还有谁会继承这项手艺...(照片/王文·李生)

编辑:张洋

标题:镇平:桃园村巧匠王道生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