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6字,读完约5分钟

刘海燕余莫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称,中国以外的产能过剩正在影响全球钢铁行业的复苏。国际观察人士认为,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过去两年,中国的产能削减帮助全球钢铁和其他行业从产能过剩导致的低迷中复苏。今后,各国应继续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

俞懋峰 刘海燕:全球产能过剩挑战仍存 中国去产能贡献突出

根据经合组织钢铁委员会发布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全球炼钢产能为23.6亿吨,仅比2016年同期的23.7亿吨略有下降0.6%。其中,除欧盟外,中东、南美等欧洲国家的钢铁产能大幅增加。钢铁委员会主席李芬·托普坦率地说:“产能过剩的程度令人担忧。”

该报告预测,从2017年到2019年,全球钢铁产能将增加近4000万吨,其中中东地区约为2300万吨。

美国金属市场研究公司主管阿利斯泰尔·拉姆齐(Alistair Ramsay)表示,增加任何地区的钢铁产能都可能对未来钢铁定价和利润构成明显风险。

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全球钢铁需求将在未来回升,但不足以吸收当前过剩的产能。英国商品研究所的分析师克里斯·霍尔登(Chris holden)也预测,全球需求增长不足以为新增产能提供合理的基础。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汉语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李波认为,全球产能过剩问题仍然非常严重,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和橡胶等传统行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产能过剩相对集中。

产能过剩是一种周期性现象,是市场经济下的一个结构性问题。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导致需求萎缩,这是全球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海外专家还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优先发展钢铁、石化等行业,但科技投入有限,导致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和结构性产能过剩。

一些西方政治家和企业热衷于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这既不客观也不公平。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以供应方结构改革为主线,主动消化和淘汰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为国际社会做出了贡献。

中国降低产能的努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去年撤回了超过6500万吨的钢铁产能,今年将减少约5000万吨。中国钢铁协会表示,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去年设定的五年内削减1亿至1.5亿吨过剩产能的目标。

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森(Edwin Basson)表示,中国在减少全球产能过剩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生产能力下降了与美国的总生产能力相同的数量。

拉姆齐表示,自2015年底以来,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一直在下降,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在去能力方面的突出成就,得益于政府对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丰富的执行力。英国诺森伯里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纽卡商学院终身教授熊昱表示,与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实施相关措施的力度和力度更大,走的是“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正确道路。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经济与政治部主任谢尔盖·卢科宁说,中国正在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中国将完成这一进程,并与其他国家合作,以先进的生产能力实现跨境生产,这将创造一个高附加值、生产效率更高的国际产业链。

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全球产能削减的道路上,各方需要集体应对,分担责任,共同行动,而不是相互指责,甚至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墙。

面对全球产能过剩,海外专家呼吁各国加强沟通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市场调节功能。澳大利亚创新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表示,在石油领域有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产能过剩领域应该有相应的协调机制。

针对当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李波建议,应寻求建立全球范围的国际联动机制,找出各国的优势,进行生产分工,减少重复生产。卢克宁还表示,国际市场对先进产能产品的需求仍然很大,加强先进产能产品的国际合作是解决当前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中国在降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目前,中国已与36个国家建立了能力和投资合作机制,与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与东盟等区域组织建立了多边能力合作机制。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0年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复苏轨道。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好转,全球贸易和投资正在回升,各方信心明显增强。有理由相信,随着国际产能合作的不断推进,各方将更加注重政策协调,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将更加均衡,全球产业供求关系将更加合理。

(作者是新华社记者)

编辑朱昱

标题:俞懋峰 刘海燕:全球产能过剩挑战仍存 中国去产能贡献突出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