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4字,读完约7分钟

[编者按]从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的跨境M&A热潮持续升温。一方面,高估值、高业绩承诺和第一年几乎所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特征引人注目;另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部分锂电池公司业绩承诺日益困难,行业未来发展动力的变化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密切关注。

那么,近年来锂电池行业的跨境M&A经历了什么,双方都取得了哪些成果,目前存在哪些困难,未来将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

每个记者苏杰德每个编辑陈俊杰

“小时候,每当我听到黑芝麻(000716)的叫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如今,面对炙手可热的动力锂电池行业,坐不住的是黑芝麻。事实上,上市公司如高空工作车的Helen ze(300201,诊断单元)、照明设备的Sheraton (002076,诊断单元)、纺织工业的Vico essential(600152,诊断单元)等都迫不及待地想加入锂电池的“战场”。

据《国家商报》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市公司跨境锂电池并购占近20%,2016年约占一半,2017年上半年超过60%。跨国并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锂电池相关并购金额超过1500亿元,其中跨境并购接近600亿元。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锂电池行业的跨境并购热潮下,产能过剩、目标绩效承诺难以达到预期等风险已经出现。当这个行业很热的时候,它进入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当行业发生转变时,高性能的最初承诺能否实现,公司的发展能否支持高估值?这一点必须认真对待。

上市公司跨界锂电热潮不减 高位入场标的业绩承诺存隐忧

不仅仅是黑芝麻对锂电池持乐观态度

今年6月,以“南方黑芝麻糊”闻名的“黑芝麻”计划与一家拥有锂电池技术背景的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进军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领域。

事实上,这块锂电池行业的蛋糕已经吸引了各种上市公司。早在去年,董明珠就看好珠海银龙的钛酸锂技术,推动格力电器(000651)以130亿人民币收购珠海银龙。虽然投资计划最终“搁浅”,但董明珠以个人身份在珠海银龙投资开了一个新灶。目前,珠海银龙已经在ipo的道路上。

一组数据可以清楚地显示锂电池行业的M&A热。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3家上市公司参与了锂相关并购,2016年增加到44家,2017年上半年增加到23家;2015年,M&A的投资额为513亿元,2016年猛增至约820亿元,2017年上半年约为2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两年半的锂电池并购中,上市公司的跨境比例大幅上升,2015年约为17%,2016年约为48%,2017年上半年约为64%。同时,在锂电池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中,跨境并购的金额大幅增加,2015年约占10%,2016年占40%,2017年上半年占90%。

锂电池行业的M&A热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为了抢占市场,抢占市场,各种资本所采用的资本运作模式可谓八仙过海。锂电池行业的企业通过收购和海滩布局加快了产能扩张,行业外的大型企业也通过并购和参股进入了新能源领域。一度,锂电池行业风起云涌。

新能源热潮爆发以来,M&A涉及的领域各有特色,但锂电池行业一直是并购的重点,细分的领域包括盈利能力强的正负材料、隔膜、六氟磷酸锂、碳酸锂、锂电池设备和锂电池制造等。

从这些跨国企业来看,不仅有参与电池制造的熊涛股份(002733,诊断股份)、主要从事光伏发电的鑫伦科技(002341,诊断股份)、中天科技(600522,诊断股份)。还有能源材料公司,如主要经营家用电器的天极股份(002759,诊断股份)和生产消防设备的建瑞沃能

高性能承诺面临风险

基于对锂电池行业的乐观看法,跨国企业希望能赶上锂电池行业的热情,实现公司更高的利润。目标公司也很有信心,并与“本地买家”签署了高性能承诺。

据《国家商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数并购都超出了第一年的业绩承诺。其中,建瑞沃能收购的动力电池生产公司沃特马表现非常出色。第一年承诺扣除不归母净利润为4.035亿元,实际完成金额为9.63亿元,完成率为229.71%。锂电池业务已经成为建瑞沃能的绝对主要盈利力量。

但是,一般来说,第一年的业绩承诺相对较小且容易完成,第二年的第三年的业绩承诺是亮点。此前,许多跨境M&A公司在过去两年未能兑现其业绩承诺。此外,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锂电池行业的盈利似乎不如以前,许多投资者担心后续的业绩承诺能否顺利完成。

事实上,由于政策和行业变化的影响,锂电池行业已经过了闭眼赚钱的暴利阶段,一些跨国公司的业绩增长开始放缓。2016年7月,生产智能包装设备的东方精工(002611)以47.5亿元的总对价收购了普劳雷并切入动力电池系统领域。当时,保费达到1992.83%,超过了第一年的业绩承诺。

然而,7月15日,东方精工发布了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测的修订公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原预计为1.74亿元至1.97亿元,现修正为1.29亿元至1.52亿元。据东方精工称,由于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下降、地方补贴政策未能及时到位等政策因素,今年上半年普鲁莱德的订单相应减少,导致2017年第二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上市公司跨界锂电热潮不减 高位入场标的业绩承诺存隐忧

裕富股份(002427)也受到影响。目标公司2017年上半年扣除的非净利润只有9603万元,比今年3.8亿元的业绩承诺少了近2亿元。压力不小。

与上述公司相比,胜利精密(002426)寄予厚望的隔膜企业苏州李杰的第一年业绩承诺并未兑现。根据业绩承诺,目标公司2016年至2018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69亿元和2.197亿元。然而,目标公司2016年仅实现人民币6000万元。今年上半年,目标公司再次遭受亏损,这使得2017年业绩承诺的完成时间更长。

产能过剩困境

资本集聚使中国锂电池市场突飞猛进。从日本和韩国到中国、日本和韩国,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锂电池行业,整个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

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迅速。以锂电池为例,2012年汽车电池的密度约为120 ~ 140瓦时/千克,200瓦时/千克的产品今年已被广泛使用。Real like Research首席分析师莫科表示:“就电池制造能力而言,中国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我们产品的产量仍然相对较低。弥补它需要时间。再过一两年,中国企业可以在这方面迎头赶上。”

虽然锂电池行业受到资本、机构和专家的青睐,但随着各种资本涌入锂电池行业,整个行业也经历了非理性行为。以锂电池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空国内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强劲。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争相大幅扩大锂电池产能,导致市场面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低端产能过剩的困境。

一些行业专家曾告诉《国家商报》:“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总产能已超过170千兆瓦时/年,是需求的7倍多。”根据电动客车和电动客车1:10的市场销售比例,170gwh可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客车和500万辆电动客车的总需求。根据中国新能源(600617,诊断股票、

随着锂电池产能的扩大,上游锂电池材料公司也进入了产能双扩张时代。

上海金邦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认为,这些公司急于扩大产能,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目前,结构性产能过剩非常明显。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个行业非常火爆,产品供不应求,甚至有现金涌向门口的情况,这在未来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实习医生Slip Ang也参与了这篇文章)

编辑朱昱

标题:上市公司跨界锂电热潮不减 高位入场标的业绩承诺存隐忧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