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99字,读完约14分钟

《第15次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总报告)的研究视角已经从简单的城市间比较转变为从城市视角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和变化趋势,有了新的发现:第一,东部与中国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支撑下的空经济新格局更加清晰;第二,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但城市化的质量和数量同样重要,而且还在加快;第三,经济转型升级处于两极分化时期;第四,一些中小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关注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如今,全球城市化正在加速,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作为人类集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活动的载体,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发展的平台、正确决策的中心和对外联系的节点。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城市的角度来看,空尺度的大国发展抓住了关键,意义重大。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明显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空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分化、固化和强化趋势与复杂性并存。

第一,中国经济新格局空支持的东西部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更加清晰

空是人类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载体,空经济对象的相互关系和布局结构构成了空经济。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和判断的基础上,中国将逐步形成以多中心网络集群城市体系为支撑的“一网五带”的中国经济空新格局。其中,东部地区及其邻近的中部地区将形成一个集群式的网络型城市体系,汇聚成“一个网络”,形成东、中一体化;东北和西部作为增长区域,将延伸五大城市发展带(简称“五带”)。一是东北沿京哈城市发展带,以京哈线为发展主轴,以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城市,依托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二是沿西北陇海-兰州-新疆城市发展带,以陇海-兰州-新疆线为西北发展主轴,连接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三是西线沿长江上游城市发展带延伸,依托成渝双核跨越四川盆地,向西沿陆桥延伸至拉萨,形成长江经济带的延伸。四是西南沪昆线西段城市发展带依托湘黔铁路和黔昆铁路,将贵阳和昆明两个区域中心城市连接起来,通过东部和中部发达的城市网络系统,带动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从湖南延伸至云贵地区。第五,沿程楠发展带,南线从海上丝绸之路东段开始,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和琼海城市群,带动海峡西岸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统计数据和2015年、2016年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通过三维动态系统调查发现:

从gdp空在城市层面上的分布和变化,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东部与中国中部一体化和“一网五带”经济空的新格局。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心城市经济集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前20%(57个城市)聚集了全国近五分之三的财富。第二,中部地区在中心城市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崛起,而东北地区由于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下降而衰落。第三,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经济空在“一网五带”大城市中的格局。近年来,东部和中部多中心城市群网络中1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在63%以上。西线长江上游城市发展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继续上升,2015年达到6.28%,有可能超过东北京哈线城市发展带。虽然西北陇海蓝欣线沿线城市发展带、西南沪昆线西段城市发展带和南线沿海城市发展带的gdp比重相对较小,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从城市人口分布和变化来看,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中部地区和一些高水平城市的人口流入增加。首先,城市人口增长率在区域空和城市行政级别上划分。第二,人口流动部分逆转,中部地区常住人口开始增加。第三,长江三角洲等东部成熟城市群成为多中心,中西部城市群的单核集聚进一步加强。

从城市群的发展演变来看,人口流动的部分逆转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群和空.国民经济的结构中国城市群体系的多中心性越来越明显,对空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首先,由成熟的、成长的和潜在的城市群组成的中国城市群体系,在首位度和规模-等级关系上逐渐呈现出多中心性,低等级城市群也在不断发展。第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差异明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撑。第三,大多数城市群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值)高于全国水平,城市群蕴含着巨大的新发展势头。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二是经济增长放缓,城镇化质量和数量加快

从城市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从国家层面来看,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年放缓,从2010年的10.6%降至2016年的6.7%。在城镇化方面,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保持了不低于1个百分点的年增长率。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2015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长的向下调整并没有导致城市化的放缓。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从城市层面看,就经济增长率而言:首先,城市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直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率下调。二是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南北差异明显,部分城市出现负增长。第三,一些后发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滞后,成都、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的经济进入快速集聚阶段。

就城市化而言,首先,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城市化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化水平超过80%的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化率明显较低。然而,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城市的城市化率相对较高,许多地区的城市化率高于全国水平。第二,城市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和分化叠加了影响城市化的空结构调整。近年来,一些城市群重点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率一直在加快。第三,城市经济增长放缓并没有导致城市化放缓。主导区域和城市是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的主要存量支撑体。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它们对中国城市化的增量驱动作用将会减弱。后发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且正在加速,这为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和主要地区城市化放缓提供了缓冲,中国常住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稳步推进。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第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两极分化时期

从1979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增长奇迹背后的事实是,我们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外向型经济驱动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来重塑新的内生增长动力迫在眉睫。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两极分化时期。总体而言,大多数城市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只有少数城市取得了显著进展,城市之间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差距正在拉大。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1)出口需求普遍低迷,增长率波动较大

从城市来看,出口普遍低迷,空之间高度分化,时间波动加剧。总体而言,2015年,中国257个主要城市的出口平均增长了0.51%,呈现出下降趋势。2016年,前一年的低迷基本延续,188个主要城市出口平均下降0.09%。就时间而言,同一城市的出口增长率波动很大。2016年,79个城市的出口增长率波动超过10%,变化最大的是湖南省怀化市。从空来看,各城市之间的出口增长率差异极其严重。出口增长率最高的武威的增长率为266.67%。相反,出口增长率最低的丽江的增长率为-49.5%,相差316%,这表明各城市之间的出口差异程度严重。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总体而言,现阶段出口需求的整体下滑和分化趋势加剧了城市间产业转型升级的分化发展趋势。

(2)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稳步上升,一些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城市的消费都在稳步增长,但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表现尤为抢眼。虽然改革开放后,许多非省级沿海城市在外贸出口的推动下发展迅速,甚至有些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省会城市,但省会城市在消费方面仍然是彻头彻尾的中心。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而言,其他高水平城市的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城市。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总的来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明显,这也为一些城市率先完成转型升级、大多数城市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奠定了基础。

(3)大多数城市依赖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情况没有显著变化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城市建设投资,仍然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推进剂。在一些经济体中,发达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低,转型升级相对成功。

从时间上看,与2014年和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相比,75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有所下降,相反,210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就房地产投资比例而言,只有73个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比例有所下降,相应地,212个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比例有所上升。

(4)中国城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明显分化

近年来,深圳、杭州等少数城市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大多数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进展缓慢,城市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

从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东部沿海城市和一些内陆中心城市正在积极与国家推进的“新经济”战略接轨。新一轮科技浪潮和高生产效率的新经济正在兴起,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明显滞后于大势,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过渡极其困难。本文研究了2015年新三板514家新经济概念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结果表明:第一,新经济概念公司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城市,前十名城市有75%的新经济概念公司。第二,就地理分布而言,新经济概念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第三,除东莞和厦门外,新经济概念公司列出的十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的城市,这表明发达城市在本轮经济转型中正勇敢地走在前列。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而其他地区明显缺乏创新活力。在申请专利10000件的前20名城市中,只有Xi和成都属于内陆城市,其他城市几乎都位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城市(9),其次是珠三角城市(6),这充分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引擎,尤其是深圳,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的技术创新之都。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第四,应重视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病”现象正在我国许多大城市蔓延,日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与此同时,中小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中小城市的发展大多缺乏可持续性。

(1)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社会保障风险更大

在空,犯罪率和城市规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中小城市不如大城市安全。由于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民意,许多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小型公共安全事件不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这导致了一种错觉,即城市越大,越不安全。然而,根据对每10,000人的逮捕人数(犯罪率)的分析,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安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不是城市越大,越不安全。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就时间而言,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与2014年和2010年的城市犯罪率相比,犯罪率增长超过5%的城市,如怀化、铜川、商洛和大庆,都是中小城市,而重庆、上海、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大城市则呈现明显的负增长。总的来说,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犯罪率增长较快,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中小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中小城市的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根据对中国285个城市的统计分析,从2003年到2013年,四线中小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平均增长了69.8%,大大超过了一、二线城市47.2%的增长率。

同时,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相比,中小城市的交通设施发展远远落后于大城市。一般来说,中小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这一现象比大城市更为严重。另外,中小城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城市管理滞后,不可能提出完善的交通解决方案,因此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3)中小城市购房压力普遍比大城市快

从城市角度看,中小城市房价收入比的增长率不低于大城市。从2005年到2013年,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分别增长了31%、1.96%、9.5%和15%,其中一线城市增幅最大,而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的增速超过了二、三线城市,仅次于一线城市,这进一步表明中小城市购房压力较大城市增长更快

(4)与大城市相比,一些中小城市的环境污染更严重

从城市角度看,1233年四线城市年均可吸入颗粒物分别为50.75、59.03、54.83和49.87 μ g/m 3。二、三线城市空燃气的环境污染程度略高于四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is/きだ的环境污染程度更高。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这进一步表明中小城市的环境污染可能比大城市更严重。

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大城市

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远远多于中小城市。总的来说,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医疗资源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甚至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医疗资源存在很大差距,中小城市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在123个城市中,从高到低,四线城市每百万人口前三名医院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12、1.01、0.62和0.4,一线城市的数量几乎是四线城市的三倍。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远远高于中小城市。总的来说,中国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远远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的教育资源因地域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大量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导致人口加速集聚。然而,中小城市教育资源匮乏,由于教育具有规模效应,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威胁到小城市的生存。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倪鹏飞丁汝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课题组)

(编者:梁

标题: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极化期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