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0字,读完约2分钟

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在,通知实施已近半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给出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

根据通知要求,非个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累计里程必须超过3万公里,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制定这项政策是为了堵塞“欺骗和捏造”的漏洞。这项政策的出台让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措手不及,要在短时间内达到3万公里的要求有点困难。事实上,这一严格政策的实施已经开始影响汽车公司。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资金初步审核的公告》,显示2016年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数量为94072辆,仅占相应省份申报数量的23%。根据公告,有12辆新能源汽车未达到“累计里程3万公里”的要求,未通过审批。

新能源车企难越3万公里门槛儿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表示,2016年汽车销售审核力度大大超出预期,原先鼓励单位用户购买的政策现在已经成为汽车企业较大的成本负担。另外,从今年前四个月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来看,销量同比下降了71.6%。

崔东树指出,3万公里后对非个人用户的补贴政策对遏制欺诈性补偿有很好的效果,但会增加企业的短期财务负担,增加坏账风险,增加以新能源为主的独立企业的生存压力。从许可的角度来看,非个人用户的分类是复杂的,包括运营和非运营单位用户,包括公共汽车、租赁和单位使用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存在巨大差异。

新能源车企难越3万公里门槛儿

目前,新能源企业的财务实力不强。如果有必要增加已经准备了2年以上的补贴资金,将对传统汽车企业有利,对新能源汽车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崔东树说,我们期望区分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的使用时限;此外,运营车辆的租赁里程、网络合同和分时租赁应根据行业成熟度和日常运营实践进行要求。对于一些利用率较低的政府机构使用的新能源汽车,最好设定里程底线和时间上限,以确保汽车企业的资金流可控。同时,监督新能源汽车的运行不仅是汽车企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应放宽里程限制,但要通过监控平台加强对租赁企业的抽查和监管,避免僵尸车和欺诈赔偿现象。

标题:新能源车企难越3万公里门槛儿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