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8字,读完约3分钟

论文造假背后隐藏着各种情绪,但归根结底,无论是期刊审查程序、第三方组织还是晋升压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讲,必须推进科研诚信建设

几天前,著名的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自然杂志(springer nature)撤销了其杂志《肿瘤生物学》2012年至2016年在中国发表的107篇文章。这些文章被怀疑是同行评议欺诈,许多著名的学校和医院成为受打击最严重的地区。公众舆论继续关注这件事。

中国学者的论文被大规模撤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3月至10月,中国学者撰写的近100篇论文被国际科学期刊撤销。被撤回的论文是2015年撤回事件的延续,是出版商通过对2015年撤回事件持有的虚假同行评审信息进行反向检查而发现的“问题论文”。

大规模“问题论文”的出现,尤其是同行评议中的造假,与从中获利的“第三方”组织有关。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撤回论文作者的调查,代写、代交、伪造同行评议的国际论文确实存在“一站式”服务的灰色产业链,期刊与“第三方”机构合谋牟利的现象确实存在。对此,中国科协专门发布了《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行为规范》,提出“第三方”不得代其撰写论文、代其提交论文、第三方修改论文内容、提供虚假审稿人信息、不得违反论文署名标准。同时,希望出版社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期刊管理。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并与“第三方”机构勾结的“掠夺性期刊”。

发力科研诚信比辩解更有意义

在反思论文涉嫌造假和撤稿的情况时,有人甚至指出,我国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只关注论文,应该对此负责。把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人才的关键指标,这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然而,在某些领域,“全面”是通过发表论文来评估的,这实在是太多了。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稿件退稿事件几乎都集中在医学等应用学科领域。应用型人才的评价和晋升标准过分强调论文,使得假论文、假中介、假杂志的一站式利益链应运而生,舆论甚至会对论文评价的受害者产生一些同情。

发力科研诚信比辩解更有意义

论文造假背后隐藏着各种情绪,但归根结底,无论是期刊审查程序、第三方组织还是晋升压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讲,必须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的最基本规范是研究者必须遵守的伦理底线。科研管理层面的不合理标准和学术期刊的疏于检查是客观上诱发或纵容某些学术不端行为的外部因素,但不应成为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也不应成为行政部门减轻处罚的借口。

发力科研诚信比辩解更有意义

这篇论文的撤回再次发出了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维护科研诚信的警告,是采取行动的关键时刻。相关部门应站在提高中国创新质量的高度,对历史和世界负责,对此次事件暴露出的严重问题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出台具有实际监管力的科研诚信规则,将科研诚信建设纳入创新战略层面的总体布局。同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从根本上铲除相关学术造假的土壤。(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曹红艳)

发力科研诚信比辩解更有意义

(编者:梁

标题:发力科研诚信比辩解更有意义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