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7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报价足够低的话,我们会合作的。”

03年5月,力帆汽车厂在重庆北部新区建成。 但是没有制造轿车经验的力帆,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挑战。

起初,力帆打算请日本企业开发力帆汽车模具,但对方一开口就是几亿。 尹明善认为这是天价。 其次,力帆频繁联系一汽、二汽,未能成功。 经过“报价”的了解,他明白了,以力帆的实力,不仅一线供应商和设计企业不能申请,连国内二线企业都不行,力帆只能选择三线供应商进行合作。

“造汽车大胆启用“新人””

之后,尹明善不得不大胆起用“新人”。 这个“新人”战略伴随着力帆汽车初期成长的全过程。

尹明善和他的坐骑520

汽车模具尹明善选择了千缘企业的合作,位于上海,是一家从未开发过汽车模具的民间小厂。 据了解,该企业如果不与台湾和日本公司合作,最终将无法完成这笔未承诺的订单。 选择的理由很简单,报价足够低,我们会合作的。

“造汽车大胆启用“新人””

设计整车的开发尹明善选择了民营汽车设计企业同济和捷合作整车的开发。 理由是一样的。 虽然这家企业成立才几年,而且当时还没有开发过整车轿车。

设备方面,尹明善曾写信给重庆长安董事长尹家绪,希望借重庆长安淘汰微型车生产线生产,降低价格和资金投入,但被尹家绪拒绝。

没有准生证的力帆汽车差点死了

“为了造车,我可以挂在别人的伞下交给儿子。”

2004年,尹明善遭遇了差点害死力帆汽车的艰难的一年。

根据当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政策》,力帆这样的轿车项目属于“现有汽车生产公司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的汽车整车产品”,须经国家发改委批准。 按照发改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政策的要求,力帆三年不仅要实现投资20亿以上的累计投资,还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和5亿以上的研发投资。

“造汽车大胆启用“新人””

这个政策试图让力帆获得轿车准生证的目的空。 据说当时得知这个消息后,尹明善很沮丧。

为了得到轿车的准生证,尹明善恳求李书福,想借吉利轿车的目录进行生产。 当时,李书福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一亿元的价格,二是力帆的轿车必须冠以吉利的企业品牌。 尹明善不能接受李的第二个条件。 尹明善在接受本汽车采访时也表示,“力帆自己的企业品牌永远是我们的主导,但我拒绝分配,有些资金、有些资源可以与外资合作,也可以与国有合作,还可以与其他民营企业合作。 公司太大了,只有力帆一家,恐怕做不到。 但是,我坚守自己的自主企业品牌,我认为一百年后,我的力帆还在,是自主创新自主企业品牌。”

“造汽车大胆启用“新人””

在与李书福合作也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尹明善表明了决心:“为了造车,我可以挂在人的旗下给儿子。” 随后,尹明善陆续向长安汽车、一汽和二汽发送公函,希望“力帆汽车企业20%股份,获得共享他们轿车牌照的权利”。 最后,一切都以失败告终。

“造汽车大胆启用“新人””

虽然没有各种各样的合作,使尹明善感到挫败,但他还没有放弃制造汽车的梦想。 我知道他也和香港开发区和港资有接触,但是万一不行的话,我想去没有汽车产业政策限制的香港,去总装车。

转机出现在2005年。 今年9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提出要重视自主企业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据此,力帆汽车命运逆转,凭借自主企业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获得资源和关注的尹明善,最终获得国家发改委列入轿车生产目录的批文,正式进入合法造车之门。

标题:“造汽车大胆启用“新人””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qc/2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