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南京10月27日电——当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遇时,它们会碰撞到什么样的火花?这是昙花一现,拍手叫好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是一种意气相投的天性和重生?2019年10月25日至27日,中国文化技术集成成果展示交易会在南京举行,400多家参展商为交易会带来了“稀世珍宝”。记者发现,许多文化遗产“借用”了现代科学技术,以恢复其活力。

文化遗产“后门”现代科技“重生”

无形的现场表演

“突破南苑后,士兵们停止了战斗,人们缺少食物,马缺少草……”在酷狗音乐展区,一个时尚的年轻人拿着麦克风盯着屏幕,唱着著名的京剧《王闯旗》,吸引了观众的掌声。

K-song机器上的京剧节选来自最近由酷狗推出的“歌剧区”。京剧大师梅兰芳、秦腔大师李正敏、粤剧大师马师曾等著名作品,一炮而红,日播出量超过10万。

自2015年以来,酷狗与线下影院合作建立了一个歌剧文化数据库。目前,它已涉及十多种戏剧,拥有近200位曲艺大师,并储存了数万首歌曲。

工作人员齐鲁告诉记者,他们参观了广州、南京、Xi、成都和北京的博物馆,将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和历史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剧目和城市音乐名片。

除了让戏曲爱好者随时享受听觉盛宴外,酷狗还以“直播+”的形式推出了“无形大师班”栏目,邀请戏曲大师和其他非基因传承人参观直播室。记者看到,观众可以在线观看民间音乐、戏曲等现场内容,与网民实时互动,甚至可以在线与非传统大师交流思想。

齐鲁说,中国的戏剧博大精深,年轻人需要接触这些戏剧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数字金刚经

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展区,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一块石碑吸引着人们驻足。石碑数字化后,雕刻的图像和笔迹清晰可见。有七层的浮动屠夫和许多点缀着他们的经文。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经文闪耀着光芒。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块“数字石碑”源自安徽省琅琊寺的金刚经石碑。它是在400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雕刻的,碑文是用小楷写的金刚经全文,有一个0.5×0.9厘米的飞头。它因其精湛的工艺成为镇司的瑰宝。

为什么古代寺庙的珍宝会进入现代视听体验展览中心?参展商新威想象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于涛表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非常必要。由于烟雾、酸雨等气象原因,许多室外不可移动的文物常年被侵蚀和风化,一些建筑被破坏甚至消失。有必要通过数字复原技术尽可能多地对文物进行复原、记录和展示。

“最初提取图像时,石碑上的字迹模糊不清,肉眼难以分辨。经过治疗,我惊讶地发现,这座1米多高的石碑上刻着《金刚经》的全文,有5000多字,首尾相连,形成了一个“大圆满转世”的迷宫。”《金刚经》石碑的收藏过程让于涛感触颇深。

该技术利用数字化重塑文化遗产的“金身”,已申请“三维数字石雕管理分析平台”和“超媒体文物展示平台”等专利,不仅提高了文物图像的清晰度,还能快速生成文物地图和数字拓片,并将提取的“文物基因”应用于素质教育、创意设计和普及性等各个领域。

云锦“标准色”

驼色、桃色、粉色、月亮白色...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的展区悬挂着彩带。这些在古典文学中很常见的颜色,现在已经完全恢复并呈现给公众。

最初,这些精致而醒目的颜色源自传统的织锦工艺。借助数字技术,博物馆首次完整绘制了织锦的色谱图,总结出织锦常用的27种颜色。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马告诉记者,很多人都热衷于探索云锦技艺的奥秘,其中色彩一直是个谜,至今尚未发现完整的记录。工作人员参照一些古籍,用古老的方法对它们进行染色,用数字手段将其与文物进行对比,最后请权威专家对其进行鉴定和认证,并建立了27种颜色的织锦色谱。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埋藏在古籍中的传统染色技术大放异彩。那些带有诗情画意色彩的古典色调也可以再次看到。此前,《红楼梦人物服装色彩墙》在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展出,摘录了《红楼梦》人物服装色彩的段落及配套图片,让观众大饱眼福。

云锦有自己的“标准颜色”。这一成就吸引了许多文化和创意团队,甚至美容公司来讨论与博物馆的合作。一家著名的外国美容公司希望用锦缎的“标准色”做一个红嘴,用中国古典元素传达东方之美。

除了色谱,博物馆还建立了云锦知识地图,用数字建模方法重塑织布机。"就像孩子们玩的乐高积木一样,它们可以完全拆卸和组装."马告诉记者,现代科技手段不仅揭开了传统工艺的神秘面纱,而且赋予了它们更强的生命力,使文化与科技在碰撞与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刘宇轩)

责任:张静文

标题:文化遗产“后门”现代科技“重生”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kj/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