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7字,读完约4分钟

当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结构改革和长期战略调整上,不要过分依赖货币政策。市场各方对货币政策的态度需要理性回归

三月份有许多经济事件。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这一信号非常重要。”央行行长周小川让无数人竖起了耳朵。最初的说法是这样的:“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许多国家流动性过剩。”“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结构改革和长期战略调整上,而不应该过分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非常重要。”。

今天看“量化宽松”让人感觉复杂。大多数政策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突出矛盾,但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回顾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两难境地,政策重点自然是尽快复苏,即使有副作用,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因为如此,许多经济体相继启动了量化宽松周期。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宽松政策创造的缓冲给了他们恢复的机会。

至关重要的信号

然而,今天,近10年来全球非同寻常的货币政策周期可能迎来一个“拐点”。

今年3月,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未来进一步加息的预期依然存在。全球市场上关于是否收紧货币的讨论继续升温。事实上,随着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复苏,现在自然是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的时候了。人们一致认为,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也不能指望它能解决所有问题。与此同时,宽松货币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容忽视。目前,虽然各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步骤不同,但总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

至关重要的信号

就国内货币政策而言,早在几年前,它就开始转向正常回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9月以来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自2011年以来已回到稳定轨道。现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实施了六年多。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实现了从异常到正常的及时回归,而且减少了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过度积累,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应该说,这种逐步回归不仅总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包含了许多政策创新。

至关重要的信号

然而,在新形势下,货币政策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主要用于总量调整,解决结构性问题不是它的强项。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虽然存在周期性和全局性因素,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方面。在3月中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有关部委负责人更具体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即实体经济供求结构性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要解决这些失衡,很难过分依赖货币政策。相反,多项政策必须协同工作,各个领域的改革应该齐头并进。

至关重要的信号

有些人想知道这个信号是否意味着“资金紧张”?显然,未来货币政策的内涵和重点不能简单地用“宽松”或“紧缩”来概括。一方面,稳定是过去几年货币政策的“背景色”,保持稳定和连续性。客观地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时期可能是稳定的,有些时期可能会有所松动。未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稳定和中性的,不仅为经济的合理增长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供给,而且为新旧动能的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爱情基础、净值和信息)创造必要的压力。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创新直接支持结构调整。近年来,对货币政策在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小微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定向运用进行了许多探索。

至关重要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也需要调整。正如周小川所说:“近年来,许多人作为投资者,投资于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购买金融产品,因此他们过于关注货币政策。结果,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被放大了。“养马”这个昵称的流行反映了市场的高期望。其中许多都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它们被赋予了与金融市场政策初衷不符的各种想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金融机构、企业还是投资者都过于热情和依赖货币政策,他们也需要理性的回报。(下午演讲)

至关重要的信号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至关重要的信号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