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5字,读完约3分钟

两次观察

汤福永

近年来,“防止脱离现实走向虚拟”一词在经济发展中频频出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了这一术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鼓励金融机构突出主业,突出重点,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脱离现实走向虚拟。

从表面上看,它主要是针对金融领域的资金使用方向。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确实遇到了大量资金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导致资金数额看似庞大,但大量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本质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脱离现实到空虚的普遍现象。首先,企业家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大幅下降,大量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股市等资产投机领域,资产泡沫加剧。第二,部分货币资金在银行金融系统内部转移,相互交易,交易成本逐层增加,客观上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第三,经济系统整体负债率快速上升,资本杠杆率大幅上升。

继续加力防止脱实向虚

从危害的角度来看,如果部分资金脱离实际,不仅会在短期内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滋生金融风险,而且会在长期内动摇实体经济的基础,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从全球实践来看,向虚拟世界投降或用钱投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前后,向虚拟世界投降所带来的隐患最容易爆发。目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必然会严重冲击和削弱新的增长动力(爱情基础、净值和信息)的形成和培育,影响深化改革的大局。当前,全球经济已进入深度调整,实体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核心内容。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促进制造业回归。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再工业化”,都旨在通过战略规划、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促进社会资本和R&D资源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转移。可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继续加力防止脱实向虚

当前,中国经济既面临下行压力,又面临转型转型的重任。可以说,振兴实体经济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振兴实体经济也是改善民生的根本政策。它不仅能增加就业,创造更多的收入,带来更多的消费,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生活产品和更丰富的优质服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从现实转向空虚?

首先,要营造社会氛围,遏制社会资本从现实到虚无的异化,让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发展所需的“活水之源”。要增加金融供给,培育开放、透明、健康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丰富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普惠金融和多种形式的中小微型金融机构,通过制度设计、政策调整和监管规范,构建差异化竞争、特色化运作的商业银行体系。在这方面,这一点已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楚地看到。例如,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门,大型国有银行应率先实施差异化评估方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性发展金融的作用,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功能。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本体系,积极发展创业板和新三板,规范区域股票市场发展。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继续加力防止脱实向虚

同时,为探索新的金融服务形式,金融机构应加快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服务供给。

标题:继续加力防止脱实向虚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