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4字,读完约7分钟

8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提交大会审议的《民法通则(草案)》由11章组成,涵盖基本民事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它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邀请了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蔡飞和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凡。

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1.胎儿也有继承权

第十七条涉及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如果胎儿在出生时死亡,其民事权利能力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蔡飞:根据传统民法理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未出生的胎儿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自然很难成为民事主体。实际上,这显然不利于胎儿权利的保护。“胎儿享有民事权利可继承性”这一认定是胎儿利益保护制度的特殊创新,弥补了以往立法的漏洞。同时,“胎儿活产”明确了该规定实施的前提条件,有利于该规定在未来司法实践中的操作。

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2.六岁的孩子会“酱油”

第二十条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认可,但可以独立进行纯盈利的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陈凡:今天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营养增加了,孩子们发育得更早了,信息渠道被广泛接受了,他们的思想也成熟得更早了。因此,草案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从10岁降低到6岁是适当和合理的。酱油和西瓜等不重要的东西可以由六岁的孩子来做,并且有法律效力。

3.残疾老人必须接受监督

第二十二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是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人。

蔡飞:监护与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将残疾老年人作为监护对象的规定无疑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现行《民法通则》只规定了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对残疾老年人和其他成年人的监护一直受到法律保护。新法规定,从直接意义上说,它可以更好地保障残疾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给予他们“支持”,让他们享受法律的“红利”。从长远来看,它也适应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4.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应当保障依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或者传递个人信息,不得非法购买、出售、提供或者泄露个人信息。

陈凡: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滥用个人信息的恶意案件时有发生,比如去年的徐玉玉案件。徐玉玉被欺诈的电话骗走了9900元的大学费用,最后悲惨地死去。此案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仅靠刑法保护个人信息是不够的。这项规定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及时的。该规定明确保护的义务主体是任何组织或个人,形成全面保护。

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5.眼见义可以免除责任

第一百八十七条因自愿紧急救助造成救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救助方因重大过失给受援方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八条侵权人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赔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法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赔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赔偿。

蔡飞:做好事要给钱,甚至把被告送上法庭,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对促进社会诚信极为不利。这一次,见义勇为行为受到法律的鼓励和保护,显示了民法体系与社会生活的有效联系。特别是第187条的免责条款符合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有利于消除救助人员的后顾之忧。第188条中的赔偿制度是对以往民事法律法规的综合和确认。其中,“可以”和“应当”的不同法律表述适合权利主张的不同情况,并考虑了法律和道德要求。

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6.诉讼时效延长至三年

第一百九十一条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否则以这些规定为准。

陈凡:在《民法通则》的规定中,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限是不同的。这一次,诉讼时效期限统一设定为三年,延长了诉讼时效期限,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和社会关系的稳定。当然,如果单独的法律中有特别的规定,仍应遵守。《合同法》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诉讼时效为四年。这项规定有其特殊性,仍然有效。

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链接:中国民法典的进程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始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

2.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一个民法起草小组。经过广泛协商,民法草案第四稿于1982年5月形成。由于《民法典》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复杂,立法机关采取了先急后缓的理念,首先制定了调整民事关系的单行法,并在立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原则和规范,使得制定民法通则的条件日益成熟。

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3.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迫切问题而制定的民法大纲。

4.从1991年的《收养法》到1995年的《担保法》,从1999年的《合同法》到2007年的《物权法》,从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到2010年的《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法》,不断完善被单独颁布。

5.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制民法典”,并将民法典的编制列入立法议程。

6.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协调《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并指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法学会提供研究协助。

7.2016年2月,起草了《民法通则》草案,征求了地方人大代表和法学院专家的意见。

8.2016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了《民法典》和《民法通则(草案)》的编制问题。

9.2016年6月27日,《民法通则》草案首次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10.2016年10月31日,《民法通则》草案再次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

11.2016年12月19日,《民法通则》第三稿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12.2017年3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全体会议听取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关于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集体审议了民法通则草案的四个草案。

标题:人民日报:民法总则这样影响百姓生活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