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58字,读完约22分钟

[在1987年之前的10多年里,摊位的位置并不固定,这并没有阻止闸北陈骁的名字越来越响亮。他买卖了太多红木家具,被抓了很多次]

["当你遇到一件好古董,把它交给拍卖行拍卖."这是许多古董商的共识。然而,对于习惯了传统交易方式的古董商来说,拍卖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古董商很难从私人收购中赚取高额差价]

黄鸿明决定用2500元买一个绿色透明的冰型玉鼻烟壶,当时他所有的现金只有2700元。出门前,他和妻子商量用这笔钱买一台彩电。他面前的鼻烟壶闪着财富的光芒,这诱惑了一个不是老手的古董商人,以至于他宁愿推迟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谈笑风生的幸福画面。付款时,黄鸿明非常紧张,以至于感到缺氧,他数了270张10美元钞票中的250张,又重复了几次,但没有成功。我的朋友“徽章”忍不住提醒他,他必须拿出200元,这让他免于尴尬。紧张是由于“巨额”投资后果的不确定性。1997年,他的眼睛无法确定这个鼻烟壶的材质和年代。“我只是想写博客。”回顾20年后的往事,黄鸿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东台路风云

博。这是许多早年住在东台路的商人的共同心态。他们进入古董行业,一半是出于爱好,另一半是由于错误。当时,这一行的欺诈并不严重,大胆的人总能赚钱。

黄鸿明很快意识到他是对的。看到店里的鼻烟壶吸引了很多人停下来,他自信地把要价提高了每天500元。几天后,“徽章”答应花5000元买下这个鼻烟壶,并带他去酒店迎接一位来自台湾的客人。一小时后,黄鸿明看到了“徽章”,并以7万元的价格将鼻烟壶卖给了台湾人。黄鸿明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他也很轻松:“这是生意。如果你易手,那与你无关。别人能卖多少钱是别人的本事,与我无关。”

东台路风云

黄鸿明经历的这件小事,是在海外闻名的东台路古玩市场上演的无数故事之一。东台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个合法的古玩市场。从1987年到2015年,它完全关闭了。近30年来,它见证了人们围绕古董的生活故事,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品重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拾起时代的漏洞

“徽章”真的是一个有商业天赋的人。他的真名叫孙。当他14岁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时,他脖子上戴着一个军用绿色书包,在人民广场和别人交换徽章。从那以后,他被昵称为“徽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徽章的故事已经凝固在远东著名的古街东台路的叙述中。其中一座桥也与台湾有关。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夕,他花2000元买了一个顾景舟茶壶,然后很快以60万元的价格把它转让给台湾人,一夜暴富。2001年,他以2万美元的价格将乾隆时期的三瓶以上的茶粉卖给了香港人,在东台路引起了轰动。如今,香港收藏家通过拍卖行以3000万港元的价格出售这一对瓷瓶。

东台路风云

在黄鸿明的商店里,“徽章”出现在记者面前,看上去精神焕发,声音洪亮。他哀叹市场的变迁,认为现在仍然是购买古董的好时机。像东台路的许多古董商一样,随着本世纪初上海主要古玩城的建设,他们已经从简单的街亭进入了商场。黄鸿明和徽章选择了上海市中心的中富古玩城。

就像20多年前的古董采购一样,如今,“徽章”以同样勤奋的态度去日本购买文物,长期驻扎,关注商品来源。“现在,如果你不出国,就很难做生意。许多中国人手中都有好东西,但他们拒绝出售。”徽章上写着。目前,中富古玩城70%~80%的商家经常出国购买古董。

而那些当年在东台路购买的海外客人,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做了一笔好买卖。他们踏上了mainland China古代艺术品的汹涌潮流。2010年,黄庭坚的《朱迪明》在保利以4.368亿元的价格售出,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纪录。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市场,数十亿的高价不断涌现。元代王蒙的《芷川移民图》和现代齐白石的《白松高丽图竹书四言联》均以4亿元以上的价格售出。大陆的富人以惊人的高价购买散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他们让齐白石和张大千打败毕加索,成为当年作品成交额最高的艺术家。

东台路风云

中国古董的高价使得古董商购买海外的热情越来越高。同样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的威胁并没有阻止徽章在东京继续被收购。当时,他花50万元买的日本著名艺术家制作的金罐,回国后卖了200万元。之后,他看着金罐以300万元和600万元的价格成交。“只能说,好东西是无价的。谁手里有货,谁就是最强的。”他总结道。《徽章》对中国艺术市场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心,他选择的参照对象是刘益谦。“看,毛毛(刘益谦)仍在买入,他将是未来最大的赢家。我们只有一点钱,但照这样下去,总的方向是不会错的。”

东台路风云

如今,徽章花了半年时间在日本。当他第二次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他的声音更大了:“买回艺术品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情。原来,我们都向日本人、中国台湾人和中国香港人出售古董。现在,我们已经以几万倍的价格买回来了。这表明中国经济是强大的。”

根据每个季度紧凑的拍卖日程安排,徽章在从日本返回后的第四天飞往香港。2016年11月30日,佳士得“中国重要瓷器和工艺品”特别拍卖会上展出了几件瓷器和竹雕,这是他的目标。“徽章”一手拿着一个满是商标的目录,另一手拿着一个竞拍号码牌,不断问候路过的朋友。最后一次在脑子里计算出可接受的交易价格后,他安全地坐了下来。

东台路风云

与四年前相比,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走出低谷。然而,古董商仍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用沙子提炼黄金,随时准备接受更多、更好、更便宜的艺术品,并为下一个高潮的到来做准备。

但在中富古玩城的华堂店旁边,另一个古玩商人闸北陈晓看起来悠闲多了。他坐在一把红木椅子上,欣赏着新买的清同治圣旨,这是一件欧洲文物,据说与故宫博物院的那件属于同一组。

金龙古董店

作为中国“民间收藏”的一半,上海的古玩贸易在“文化大革命”后复兴了,但旧货的买卖在当时是“投机”,随时会因教育而被捕。该交易在全市10多家茶馆内秘密进行,并逐渐蔓延至富友路和汇济路,形成了著名的“鬼城”。20世纪80年代末,民间贸易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1987年,东台路成为上海第一个政府特许的民间古玩交易市场,打破了这个一度被禁锢和垄断的市场。远东这条著名的古街和走在那里的人们在接下来的30年里获得了繁荣。

东台路风云

今年,闸北陈骁终于结束了他躲藏在西藏时在四个茶馆里交易的生活。在东台路一个4平米的亭子里,他开了一家“金龙古董店”。这家以他儿子名字命名的商店成了他财富积累的另一个来源。

来自闸北的陈骁非常贫穷。他只学习了五年,但他已经在上海古玩行业占据了40多年的一席之地。18岁时,他开始骑黄鱼去收货和送货。我记得有一次,我从徐家汇(002561,BUY)骑三轮车去松江收集家具。一路上都是泥泞,寒冷的冬天和大雨。整整三个小时,我的手臂都不省人事。在回来的路上,他不得不躲在一座破庙里,想着晚上是否能多花两分钱吃一大碗米饭。那一年的辛勤工作铭刻在我心中。当我回想起那一年,闸北陈都情不自禁地谈起了送货的经历。但这并不是最难的。“有许多事情是不能说的。”他的眼睛是红色的,他用粗糙的手指擦了擦眼角。

东台路风云

在1987年之前的10多年里,这个摊位的位置并不固定,这并没有阻止闸北陈骁越来越出名。他买卖了太多红木家具,被抓了很多次。“这个家庭真的很穷,否则,它不会做这种生意。”他说。

闸北姓吴,而不是陈。闸北陈骁在警察局被捕时才起的名。在民间文物贸易开始之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使用化名,准备逃离这一危险和声名狼藉的行业。那些年,只要有警车开过,闸北陈骁的母亲就会惊慌失措,担心儿子会再次被抓。

让他忍受屈辱并坚持下去的是商业带来的巨额利润。1969年,10岁出头的闸北陈骁用20元钱从世界各地的调剂店买了两袋旧桃花心木花盆底,运到江阴路花鸟市场出售,净赚100元。当时,一个普通员工的工资是36元,100元对闸北陈来来说是一笔巨款。他转手用赚来的钱买了更多的旧红木家具。

经过10年的奋斗,闸北小陈富站了起来。但是财富一夜之间抛弃了他。1985年7月24日,他在赌桌上输了200万英镑,破产了。在当时的古董生意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赌博而输光所有的钱。毒品和赌博为人们极度不安的心灵提供了短期的安慰。东台路有20个吸毒者。幸运的是,那一年的兴奋让闸北陈骁彻底告别了赌桌,这也多少抹杀了他年轻的精神。30年后,他再也没有登上古董市场巨浪的顶峰。

东台路风云

闸北陈骁记得,在他10岁生日那天,他因“挪用”家里的两分钱去买弹珠而遭到毒打。在他儿子吴金龙的10岁生日聚会上,他准备了一个10层的蛋糕。几年前,当他的儿子结婚时,来自闸北的陈骁送了两个礼物:市区的一套复式住宅和一辆保时捷。闸北陈骁把他的店铺、收藏品和经历传给了他的儿子,但他一直在受苦。在采访中,当闸北的陈骁谈起当年的艰辛时,吴金龙偶尔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他并不知道很多事情。

东台路风云

闸北陈骁一生中最感恩的人是邓小平。这位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人最喜欢说的是,除了自己的艰辛,他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是无与伦比的。

天堂

闸北陈晓是东台路最古老的古董商。在一起做生意的人中,他远不是最有经济实力的。如果他只是有钱,其他古董商不会叫他“主人”。“这个称呼,是人们对他的资历和性格的尊重,有点行业大佬的味道。那时,他有许多学徒。”东台路的另一位古董商沈伟源说。

沈伟源的父亲“老宁波”,也是一个二手商人,到处接收货物。他通常从乡下的街道上收集古董。周末,他拎着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聚集在上海。20世纪80年代末,从宁波到上海的大部分船只在凌晨4点左右抵达码头。下船后,老宁波一家人将乘坐公交车到富友路摆摊。天一亮,买家带着小手电筒和小包出现在街上,等着小贩们打开他们的包。天一亮,“鬼城”里的人就散开了,因为他们害怕被执法人员逮捕。

东台路风云

1992年,沈伟源在东台路闸北陈晓店对面开了一家店。她的生活在这条街上从青少年一直延续到中年。当时,东台路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唐代的古琴、宋代的书画、元代的青花都出现在这里。几乎每周都有高价古董出售。秘密地,许多可疑的国宝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转移到这里。交易的一端可能是盗墓者,另一端是当时最富有的人。一个财富的故事开始在这条路上发酵和传播,夹杂着对强大阶级的好奇和嫉妒。这一切都让刚刚来到上海的宁波女孩沈维元着迷了。“那时候,东台路在我心中就像是天堂。在这里,我每天都有新的期待。”

东台路风云

东台路最早的客人是来自国外的富人。在沈伟源描绘的画面中,后来看起来粗糙、简陋、草根的道路是当年最具异国情调的地方。每个周末,领事馆的车都停在路边。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驻上海的领事以及许多在华跨国公司的高管都是这里的常客。胡里奥、克里斯蒂安·兰普希、成龙、贝克汉姆、张信哲·申澈、施瓦辛格、童安热等名人也将来到东台路淘宝网。"那时,这里没有人卖假货,每个商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沈维元说道。

东台路风云

国内外古董的巨大价格差异让外国人可以非常轻松地在东台路购买。嗅到商机的日本、欧洲、美国、香港和台湾的古董商很快就进来了,并很快成为东台路的主要客户。“那时,外国人会在商店里买所有的东西,台湾人大会成批购买清朝著名艺术家的玉牌,然后通过福建运出大陆。”沈维元说道。

为了和外国人做生意,沈维元报名学习新概念英语,她只学习口语。“我一点也不懂语法。”她很快意识到与外商打交道的方法,并直接给出了实价。她还注重销售和说服,做到恰到好处,而不是过分。

沈伟源努力学习英语,而“徽章”在此期间继续锻炼他的视力。"视力是在江湖中行走的一种武术!"他声音洪亮,语气不容辩驳。“徽章”欣赏博物馆专家的知识。“我们不同于那些受过训练的人。他们仍然看到更多的好东西。”这位14岁的古董商是东台路附近一家书店的超级大客户。他的住所和商店里堆满了书。黄鸿明说书店每个月都会把书送到“徽章”商店。"有时他会花10多万元买它."

东台路风云

“东台路的人从来没有读过书,这也是时代造成的。然而,与做其他事情的人相比,这群人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从根源上对文化有一种向往和热爱。”袁彭年曾在东台路开了一家店,他说。但是他们关注的是实战知识。一切都是为了实际目的,应该通过实践来检验。对于一些自称“专家”的人,他们从心底里不屑一顾。东台路有几个年轻有为的古董商,他们想把假货卖给一个专家,因为“这个人总是声称什么都知道,买什么都不会出错。”事实上,给他一个老赝品并不是按照订单接受它。”一些古董商说:“有很多人能说会道,但是在他们的家里却藏着一屋子的赝品。这条线重视的是实践。”

东台路风云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东台路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此时大量来自河南、安徽的假货也大举进入,使得萧条的东台路雪上加霜。东台路的古董商在寒冷的冬天看不到希望,所以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商业场所。从2005年底到2006年,由于中富集团总裁许文强在古玩行业的号召力,闸北陈骁、徽章等一批古玩商进入了中富古玩城。与东台路的露天设施相比,这座古城更舒适、更安全。

东台路风云

沈为远没有离开。然而,像天堂一样的小街渐渐地进入了她的内心,成为“一个你可以自由舒展身心的地方”。“这里既嘈杂又人性化。外国人不喜欢这个跳蚤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道路,上海将比其他大城市品味低得多。”站在东台路边一栋斑驳的老房子前,她展示了自己的感性和文学的一面。

行业规则

闸北陈骁很少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善于生动地描述。每次他听到重要的事情,他什么也不说,或者停下来,很难看到他的表情起伏。“他从不激动。”袁彭年说。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古董商必备的素质——古董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老练的对手可以从你的脸上看出价格差异。

早年,古董商用一套暗语来讨价还价,外人很难理解。例如,一万元可以说是一元或一百元。一方面,他们对泄露信息很警惕,另一方面,他们宣称自己有很高的眼光,并且鄙视金钱。当两个人在讨价还价时,不管出价多高,别人都不能打断。闸北区的陈骁(音译)记得,在茶馆里谈生意时,一旦进入讨价还价的程序,买卖双方就会在桌子底下手牵手交谈。如果别人不知道情况而随意打岔,如果他们脾气大,直接倒茶。

东台路风云

闸北陈骁经常根据他的心理价格而不是对方的出价来出价。从好的方面来说,他的出价甚至高于他的出价。如果文物转手赚钱,他会给原卖家补一笔钱。如此勇敢的实践使他慢慢出名,他可以先看到很多好东西。袁彭年认为,表面上,陈骁在闸北的慷慨是重在江湖,但实际上,他极其聪明。“把别人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是不明智的。”

东台路风云

20岁的时候,由于一个和尚的建议,闸北陈骁穿了中国衣服。从那以后,除了为他儿子的婚礼破例,服装从未改变。他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有一些侠义的味道。他被许多学习视力和商业的学徒包围着,并受到他的庇护。他也愿意为他的门徒带路。

闸北陈晓在东台路的店铺已经从一个4平方米的房间逐渐发展到三个店铺和一个仓库。有越来越多的帮手,包括下岗的兄弟姐妹,许多学徒和侄子。他被这么多人压垮了。“在东台路开店的后期,他养了太多人,很多亲戚和学徒都需要他来养活。”一位同事说。

有些门徒独自出去,生意兴隆,给了他一个长脸。他们中有些人暗地里背叛了他,有些人染上了赌博的习惯,欠下了巨额的赌债,请师父帮他们偿还。面对来自这些人的过去,闸北陈骁沉默了。

即使当财政状况不好的时候,闸北陈骁也不会要求退款,如果他买了假的。最多,开会的时候会稍微坏一点。“如果你买错了东西,你就会撤退。别人会把你当傻瓜,将来也不会有好东西给你。”闸北陈骁说。犯错误而不退货曾经是这个行业的普遍规则。

1993年,东台路的一位古董商以3500元的价格买下了阿清王朝的茶釉瓷瓶。当我回家仔细看时,我发现瓷瓶上有一个不易察觉的裂缝,瓷瓶的价格大大降低了。然而,根据规定,从同行那里退货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吃。所以他把瓷瓶包起来,放在保险箱里。保管箱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在古董商的关心和勉强下,它传达了文物的价值。一个月后,一位台湾客人花7500元买下了这只瓷瓶。过了一会儿,他们在新虹桥俱乐部相遇,台湾人什么也没说,但他们的脸色非常阴沉。几个月后,当我们再次见面时,台湾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当我看到他笑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人一定卖了这个瓷瓶,赚了很多钱。”古董商说。在一次又一次的默契中,随着人际关系的联系,谬误越来越多,人们往往把谎言变成现实。这就是艺术行业的模糊和微妙。“所以,许多谜团永远无法解开。”他说。

东台路风云

袁彭年也想到了旧规则和现代商业规则之间的激烈矛盾。“这不能说是谎言,他们只是用知识来和你战斗。”他们称买错了药。这个词本身就有自我安慰的积极意义。“如果你不吃药,怎么能好起来呢?”在他看来,这方面的经验也是时不时积累起来的。

“古董商为了争夺货源和客户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更为优雅。”袁彭年说。优雅意味着一套成熟的规范正在有效地发挥作用。它们源于古老的古董店,当东台路最繁华的时候,也是它坚不可摧的时候。"当时,规则高于法律,已经达到了道德的高度。"袁彭年说过这话。

三年前,在一个行业论坛上,中国内地一家知名拍卖公司的董事长从法律角度为拍卖行的“缺陷和无担保”条款辩护。他说:“法律不能要求个人做不能做的事情。”尽管大多数拍卖行在一定条件下提供退货服务,但在中国,最终完成退货的情况仍然很少。

特殊规则的建立源于真与假的模糊性。佳士得拍卖已有250年的历史,它有一个“真正的担保”条款,其中包括买家退款的几个条件。虽然佳士得为东南亚现当代艺术和中国书画提供退款服务,但一般意义上的“真实性保证”并不包括这些类别,因为“目前学术界不允许对这一类别做出明确的解释”。

返回东台路

坐在佳士得工作室,“徽章”终于等着第一批开始拍摄。拍卖人的出价使他悬着的心一起上下跳动。竞争很激烈,价格一路飙升,很快突破了他的心理价位。然而,“虽然很贵,但不买就买不到”的想法使他超越了事先反复确认的心理价位。“徽章”咬紧牙关,拍下了一个清代的扇骨和一个用周志延的竹刻雕刻的笔筒。

佳士得拍卖网站的竞争对手大多来自中国内地,其中近一半人知道“徽章”。在过去的八年里,佳士得对大陆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入佳士得前两天,“徽章”还在香港嘉德买了两件古董。

mainland China的拍卖行业诞生于24年前,它的迅速崛起是世界上最高的。新的人才、新的运营模式和新的规则重塑了延续数千年的行业。那些灵活的古董商登上了几艘大船,并与拍卖行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完美的,拍卖行的受欢迎程度和拍卖品的完整性需要由古董商来维护,他们让这些大拍卖池中的水充满活力。

闸北陈骁很早就联系了拍卖公司。1993年,他的朋友将吴昌硕雕刻的田黄石张委托给上海一家拍卖公司,经过一番经营,他得到了2万元。"拍卖行可以提供更加周到和专业的服务."闸北陈骁说。但他毕竟不喜欢这种节奏:“要花半年时间才能把钱拿回来,我没有耐心。”我以前不喜欢拍卖,但现在情况变了。”

继承家族生意的儿子吴金龙是拍卖行的忠实粉丝。这位计算机科学毕业生经常拿着ipad搜索艺术信息。他认为,一个专业的拍卖公司意味着一个更好的平台和更多有实力和知识的收藏家。“来自上海收藏家的许多好东西将在北京拍卖,私人交易和拍卖行之间的差价非常大。”

"当你遇到一件好古董时,你会把它交给拍卖行拍卖."这是许多古董商的共识。但是对于习惯了传统交易方式的古董商来说,拍卖行业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黄鸿明认为,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过去,许多发货人清楚地知道价格,因此古董商很难从私人收购中赚取高额差价。

与此同时,古城的功能也逐渐改变,相对朴素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成为主流。中富古玩城总经理王佳最近推出了一款水果吧。他觉得没有必要假装严肃和守旧,低价和面向生活的商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来。当古玩市场不景气时,他希望走一条年轻的路,将奢华元素引入这座古玩城。在他的蓝图中,这座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古老城市应该更明亮、更醒目、更时尚。

东台路风云

闸北陈晓在东台路保留了两条人行道,一直运营到市场关闭。金龙古董店从东台路撤离后,他经常去老店看看,见见老朋友,吃一碗阳春面,煮一壶茶。去年,他的侄子和侄子共获得了120万元的拆迁补偿。这个大家庭和东台路之间的最后一个地理空连接结束了。

闸北陈骁现在的乐趣是在三个装满红木家具的公寓里揉搓他的收藏品。这些都是他多年来处理的好事情,他不愿意在市场最好的时候卖掉它们。他承认制造古董的人多少有点恋物癖,当他们手里有钱时,他们必须把它们变成物品。

在闸北陈骁对未来的描述中,只有他的儿子吴金龙和他的收藏品。“我不是收藏家。手头的东西将被搁置几年。今后,儿子想要的东西将留给儿子,其余的将永远交给拍卖公司。”

“我们还得回去(东台路)。”吴金龙这么说。这位消息灵通的年轻人在网上看到消息说,开发商对东台路的改造将老掉牙,一条高端古街将建成。第一财经向开发商瑞安房地产询问此事,该公司表示,该地块的开发计划仍在设计中,因此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沈伟源还记得2015年5月31日东台路市场正式关闭时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鼎盛时期,人们来来往往。许多当地人和外国人最后一次来看它。人们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这条古街与古董没有什么关系。它已经成为上海导游固定的景点,也是购买古董旅游纪念品的地方。

无论如何规划,东台路都不再是闸北陈骁的东台路,不再是黄鸿明和沈卫源的“徽章”。作为业内的旁观者,王佳说,“那就是上海黄埔军校的古董业。人们所知道的东台路只有一条。这条路上的故事太多了,出生的人太多了。”在多年的骚动中,无数起起落落的秘密故事在被人知晓之前就已经面临消散。

在这个冬天的一个平常日子,东台路偏僻的街道上有一张麻将桌,旁边横放着两个崭新的铜器。不远处,刘旦宅题写的高拱道隐藏在脚手架里,等待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标题:东台路风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