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8月26日下午,中国最大的媒体机器人制造商和服务商新华社智云公司正式发布了25款自主研发的媒体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已经集成在“媒体大脑魔法短片智能制作平台”上。它们有不同的功能:有些可以识别字符,有些可以自动生成字幕,有些可以实时编辑,有些可以轻松制作视频数据...

“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有公司推出媒体机器人。”新华智运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傅也雄心勃勃。"我希望这次发行能被载入史册,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针对媒体行业的痛点,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帮手

不久前,浙江省遭遇了台风李奇马。对于媒体人来说,应对这场超级台风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你所见,人工智能主持人现场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钱江视频《数台风》展示台风风力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台风期间的正面能量故事……在这些视频背后,有媒体脑魔智能制作平台支持。

媒体脑是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由新华社智云于2017年底推出。新华社由新华社和阿里巴巴联合创办。

新闻业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领域,通常需要多模态技术,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新华智运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行业以前很少为新闻业开发智能模式。如果你想在新闻业找到一个适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场景,你必须既懂新闻又懂技术,而且你必须积累大量的材料和数据。例如,这次发射的25个机器人中有一个是“突发识别机器人”。能识别视频资料中的“火灾”、“爆炸”、“碰撞”事件和“警察、医疗等特殊车辆”,并及时提醒编辑部;它还可以对视频进行两次处理,找到标志性的剪辑,并推荐给编辑和记者。

中国新闻业首次迎来25个媒体机器人

事实上,每个人工智能模型都需要数据“喂养”。许常亮还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各种算法模型,如深度学习等,都比较成熟,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数据的收集和标注。

在5G时代,媒体面临着智能转型的新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明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从历史上改变了新闻与传播行业的面貌。“在网络和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下,新闻传播从新闻线索收集与评价、采访与编辑到制作与发布的全过程越来越显示出智能化的特点。”

傅丕义认为,为了适应5G时代,媒体需要向智能化转型。"然而,大多数媒体离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媒体大脑是为了帮助媒体缩短向智能过渡的过程。毕竟,要求每个媒体都努力开发智能平台是不现实的,但是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拥抱技术。

5G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许常亮看来,5G最明显的特点是低延迟、网络速度快、容量大。在5G的帮助下,媒体可以用相机和传感器做新闻,用手机和云处理数据,更顺利地应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媒体的编辑和发布过程可以大大加快."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也将处于一个“全视频”的交流环境中。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院长于国铭所说,社会传播的主要方式将从书面语转向视频语言;曾经在幕后默默无闻的智能技术将会出现在舞台上,并被观众更直观地感知;虚拟现实、磁共振、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然而,内容是王勇已经过时了。

新技术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在机器的帮助下,媒体的输出内容可以翻倍。这也对媒体的深度和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人必须成为全面的参与者,学会与机器打交道,并成为优秀的守门人。”傅丕义说,只有内容好、技术好,媒体才能更好地把握舆论领域的主动权和主导力。(张加伦)

责任:吉爱玲

标题:中国新闻业首次迎来25个媒体机器人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