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如果不了解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什么,以及内部是什么,就不应该简单地将“缩小资产负债表”等同于流动性紧缩

“缩桌”和收紧表面上看是一样的,但影响因素和实际效果是不同的,应该全面客观地对待

最近,央行的“缩桌”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有人认为,央行的一系列做法正在“缩桌”,这将导致流动性吃紧,甚至“资金短缺”。如果不了解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什么以及其中包含什么,就不应该简单地将“缩减资产负债表”等同于流动性紧缩。

“收缩表”中的“表”是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简而言之,资产负债表显示了央行的“金融资源”。在许多发达经济体中,央行(如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的资产主要是政府债券和央行购买的其他资产,而负债主要是基础货币。

美联储最近的大规模“扩张”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注入大量基础货币,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不到9000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4.5万亿美元。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美联储开始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与此同时,美联储开始逐步提高利率,收紧市场流动性。

正是由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缩小表”的行动,许多人开始特别关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2017年2月底和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较1月底分别减少0.3万亿元和1.1万亿元。总的来说,在过去10年里,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扩大。仅看这些简单的短期数据,许多人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与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一样,中国央行也在“收缩资产负债表”,因此流动性将收紧,市场将没有足够的资金。

应该注意的是,中国的这张表不同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东西”。央行一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也受到外汇储备、不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财政收支甚至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模式的变化也将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这不能简单地与外国央行相比。

经济日报:“缩表”与紧缩不能混为一谈

以其中一个季节性因素为例,由此产生的央行“扩张”和“收缩”现象实际上每年都会发生。由于现金发行的增加将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央行需要相应地补充流动性。现金发行和超额准备金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以基础货币记录,这将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节假日后,取现将补充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使央行能够相应减少流动性,这体现在其他存款公司的债权减少上,导致春节前央行“扩大对账单”,节假日后央行“缩小对账单”的现象。

经济日报:“缩表”与紧缩不能混为一谈

具体来说,2017年的春节恰好是在一月底。春节前释放了大量现金,当月现金发行量增加了2.2万亿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央行将相应地“扩大该表”。春节后,2月份返还的现金为1.7万亿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央行将相应地“收缩其声明”。

因此,中国央行的“缩桌”不一定意味着收紧货币政策。从表面上看,2015年,中国央行“缩小了规模”,同期年度资产规模减少了2.04万亿元,基础货币减少了1.77万亿元。然而,在此期间,由于央行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实际上增加了。2015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3.3%。

因此,“缩桌”表面上和收紧是一样的,但影响因素和实际效果是不同的,应该全面客观地对待。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与统一部前主任、现为中国人民银行顾问的盛松成也强调,“缩小范围”并不等同于收紧。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种金融监管政策的出台,金融结构积极调整其资产结构,因此短期内会出现利率上升的现象。“在加强金融监管和降低全社会杠杆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加息的过程。然而,如果能够按照市场规则操作,利率将有一个回落的过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兼院长吴晓灵说。

“缩表”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取向已经改变,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收紧,也没有放松的条件。今年,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必须考虑多个目标:不仅要为合理的信贷增长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还要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和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将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有机结合,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去杠杆化与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为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去杠杆化、抑制泡沫和防范风险提供相对稳定的流动性环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

经济日报:“缩表”与紧缩不能混为一谈

(编者:梁

标题:经济日报:“缩表”与紧缩不能混为一谈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