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4字,读完约5分钟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的农村学校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8日上午,面对记者,36岁的苏明娟·侃侃谈到了希望工程的发展。

然而,据摄影师杰海龙说,不仅农村学校发生了变化,苏明娟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非常没有自信,总是低着头,不敢看别人。”他说,现在苏明娟变得自信了,从希望工程的接受者变成了重要的参与者。

值此“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他们来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大嘎乡齐努村参加“大眼睛希望小学”参观活动。

2006年,希望工程的经典照片《大眼睛》以30万元拍卖。摄影师杰海龙和摄影英雄苏明娟共同决定将拍卖款捐给希望工程,并在西藏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名为“大眼睛希望小学”,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大嘎乡琴村“大眼睛希望小学”。

十多年过去了,大眼睛希望小学的一些教学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在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基金会”)积极协调爱心企业后,解海龙和苏明娟一起来到这里,捐赠了一个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室。

我已经五年没见面了,他们俩都很高兴再次见面。看到“大眼睛希望小学”宽敞干净的校园环境,孩子们的笑脸也很感动。

解海龙回忆说,1989年他去广西采访,发现那里的基础教育条件很差。他查阅了这些数据,得知中国的文盲人数接近2亿,世界上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尽管国家从1986年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在9000万学龄儿童中,有3700万人因各种原因无法上学。他立即决定在20世纪末开始拍摄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并记录历史。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大眼睛”爱传播30年

1991年5月,解海龙来到大别山采访安徽省金寨县凌涛乡三河小学。他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年三河小学的环境,教室是从一户人家的祠堂改建的,窗户上没有玻璃。那时,教室里没有灯和取暖设备。冬天,孩子们冻得发抖,许多学生的手脚都冻僵了。

杰海龙来到一年级教室,坐在第一排的苏明娟抬起头来。他立即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大眼睛”的照片诞生了。苏明娟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凌涛乡张湾村。他的父母以捕鱼和农业为生,他的家庭非常贫困。学费和杂费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负担。然而,她的父母仍然希望她去上学。他们认为上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洁海龙仍然记得,这个瘦小的女孩每天都要步行24英里去学校。

“大眼睛”爱传播30年

1992年,“大眼睛”照片通过“希望工程”被介绍给社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当时,有人评论说,如果把希望工程比作一本书,那么这张照片一定是封面;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那么它就是一张脸。”杰海龙说。

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汇票被寄到安徽省金寨县,上面写着“捐赠给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人同意当地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意见,今后汇给“大眼睛”的所有捐款将被视为汇给“希望工程”。

自那时以来,苏明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她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并于2003年被安徽大学录取。她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工作和学习来解决生活开支。一个暑假,她还组织了几个学生在金寨县的一个贫困村庄做志愿者。

2006年,他从苏明娟大学毕业,进入银行系统。她把自己的第一份薪水捐给了“希望工程”,从那以后她每年都捐款。苏明娟说她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并将永远传递她的爱。

2017年12月15日,在安徽省共青团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苏明娟当选为安徽省团委副书记(兼职)。当时,苏明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我仍然是我,我将永远感激,努力工作,尽我所能回报社会。我将以共青团为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身作则,做出更大贡献,让更多人关注希望工程,投身公益事业。”

“大眼睛”爱传播30年

去年6月,苏明娟用家庭存款3万元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专门用于帮助全国贫困学生。去年和今年的希望工程“梦想大学”,她联手帮助15和20名贫困新生。

这一次,当苏明娟来到他奴隶村的“大眼睛希望小学”时,他还从“苏明娟学生资助基金”中拿出3万元,用于资助和奖励学校里的极度贫困的天才学生。

希望工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事业,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截至2018年底,全国希望工程共收到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人,资助希望小学20110所,希望厨房6236所,希望工程图书馆31109所,培训教师114306名。

苏明娟说:“我们都将是志愿者,希望一生都参与项目。”(朱宏远)

编辑:张静文

标题:“大眼睛”爱传播30年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