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1字,读完约6分钟

自2016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加大处置力度,不断释放存量不良资产风险,并通过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缓解不良资产增加的压力,不良贷款快速增长呈现好转迹象。

然而,市场对不良贷款的估计和预测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不良资产的风险状况非常严峻;国内机构普遍认为,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笔者认为,在“L”型经济趋势和信贷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不良贷款余额仍将保持适度增长的趋势,但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方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良贷款率在未来稳定甚至小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可排除,这可以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一方面,取决于存量不良资产风险的释放和化解,是否会出现“无法抑制”的情况,将推动不良率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这取决于新增贷款的增长率和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初步判断,在经济低迷时期,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与4万亿期间的大规模信贷供给相比,新增不良资产增速可能会有所抑制。趋势可能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不良贷款余额料温和增长

首先,低估了不良贷款。不同的机构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估计实际坏账率。笔者认为,客观而审慎地说,“不良+关注”可以反映表内贷款的潜在风险状况,如果不考虑表外周转率等因素的话。2016年上半年,2863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有354家为问题上市公司,其长期和短期贷款总额为7867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长期和短期贷款的9.79%,这意味着上市公司贷款的潜在坏账率可能接近10%。

不良贷款余额料温和增长

第二,银行的风险转换。市场计算的不良贷款率与公开数据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银行通过置换、调情等多种手段暂时掩盖或转化风险。银行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等方式延迟风险暴露时间,通过银行间交易、应收账款等资产负债表上的非标准资产规避不良贷款计算规则。此外,更常见的做法是将不良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由财务管理基金直接或间接接管。例如,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通过表外资金池为债务企业融资,偿还银行表内的不良贷款;不良资产打包剥离给spv,由我行理财基金直接回购,或由我行授予客户购买,实现不良资产。上述做法只是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信用风险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外的赎回风险。在公正赎回的背景下,银行面临的整体风险敞口并没有降低,但可能是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和真正化解,从而埋下了更大的潜在风险。

不良贷款余额料温和增长

第三,中小银行的风险敞口。相对而言,中小银行风险防控能力较低,业务、产品和区域集中度较高,更容易受到不利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一些中小银行陷入困境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第四,风险的区域分化。尽管银行不良资产总体增速放缓,但地区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显现。一方面,风险暴露相对较早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不良贷款可能会企稳,浙江和上海甚至有望率先结束增长周期。另一方面,中西部一些省市的风险暴露形势依然严峻。风险的区域差异可能与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有关。从产业布局来看,在经济低迷周期中,产业链一般从下游产业开始下滑,而批发零售和外贸等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承受不良贷款的压力。随着商业压力向中上游产业转移,风险逐渐向重工业和采矿业集中的内陆地区扩散。从市场环境来看,江浙两省民营经济发达,信贷环境相对良好,市场风险清理迅速。然而,在国有经济集中、市场经济环境相对较差的中西部地区,风险清理过程可能相对缓慢。预计东部地区稳定不良资产的概率相对较高,甚至不排除缓慢下降的可能;清理中西部地区的风险可能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进程。

不良贷款余额料温和增长

第五,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在我国新一轮不良资产增长周期中,银行传统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回收、贷款升级、实物偿还、批量转移等。其中,向特许资产公司的打包转让逐渐成为主要的处置渠道。例如,2015年,五大银行共分批转移不良贷款2381亿元,分别是2013年和2014年的5.1倍和1倍;这一比例为44.3%,分别比2013年和2014年上升了27.5和10.5个百分点。除了传统方法,我们还大力推进处置方法和渠道的创新。

不良贷款余额料温和增长

在证券化方面,2016年初,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被确定参与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今年5月,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发行了“中宇一期”和“合翠一期”,标志着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时隔8年后正式重启。随后,其他银行相继试水。目前,首批6家试点银行已发行9种产品,总规模95.2亿元,对应不良资产本息332.4亿元,贴现率28.6%。

不良贷款余额料温和增长

在收益权转移方面,2016年9月初,江苏银行(600919,BUY)通过银行信贷资产登记流通中心推出了首个不良资产收益权,之后九江银行推出了第二个单登陆项目。可以看出,大银行倾向于开发更高标准化的产品,如不良资产支持型证券,而中小银行由于政策等限制,更有可能转让测试水收入的权利。

在债转股方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债转股的开始。目前,广东、云南、重庆、福建、山东等地的债转股项目相继落地,规模近千亿元。运营模式基本上是以银行与地方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和其他执行机构合作设立基金的形式进行的。与此同时,新的债转股机构可能会相继成立。工业、农业、中国、建设和交通五大银行计划设立专门从事债转股的投资子公司,并交叉实施债转股。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投资100亿元成立了农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工行投资120亿元成立工行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还计划与招商银行(600036,收购)和民生银行(600016,收购)成立一家合资债转股子公司。预计市场化债转股将成为未来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标题:不良贷款余额料温和增长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