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9字,读完约4分钟

无人驾驶飞行器领域不乏故事,吸引了首都圈的关注。2017年元旦前夕,134名零智能控制人员的“离境”事件,使得这家在2016年9月完成了1.5亿元融资的“明星无人机企业”陷入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裁员的无人机公司并不是唯一拥有零度智能控制的公司。就在上个月,怡航无人机突然宣布裁员70多人。2016年3月,美国无人机公司3d机器人公司也宣布裁员。

一方面,这是知名消费无人机公司自称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一些人深入思考裁员和辞职背后的“虚拟火”。

"这块蛋糕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据行业分析师称,由于消费者需求低迷,市场价格下跌,许多公司不得不在消费市场降温后调整步伐。也许裁员只是这个过程的开始。

差点碰到天花板?

根据艾瑞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航拍市场将达到300亿元左右,农林植保市场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安防市场将达到150亿元左右,电力巡检市场将达到50亿元左右。750亿元的市场规模有一半以上将来自专业应用市场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无人机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后,大量的资本涌入。目前,除了首屈一指的大江之外,中国还有大型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如向皓、怡航和零智能控制。事实上,这个行业真的如此美丽吗?

"资本流入是正常的,但这块蛋糕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无人机工程师陈琴(化名)告诉《国家商报》,过去无人机产品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为了快速赚钱,制造商导致消费级无人机过度扩张。

经过发展,无人机行业的“虚拟火”开始逐渐降温,这从行业投融资情况可以看出。

根据毕马威和世邦魏理仕联合发布的风险脉冲风险投资报告,全球无人机行业在2016年第三季度仅获得5500万美元的投资,总计13支笔;最后一个季度,共进行了13次融资,总额约为1.06亿美元;2015年第三季度,共有12家无人机相关企业获得了1.34亿美元的投资。相比之下,2016年第三季度,无人机产业资本规模同比下降59%。

此外,一些大型消费无人机公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裁员。除了最近的零度智能控制和一航,3d机器人技术曾在2016年3月受到市场青睐,但也经历了一系列情况,如裁员、联合创始人离职和关闭分支机构。

根据研究报告的分析,根据公开的信息,3d机器人的问题是由它的消费者无人驾驶飞机的库存积压造成的。这一方面表明,在现有的消费无人机市场中,大江等巨头对其他企业施加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这也让人怀疑消费无人机是否即将触及天花板。

用户市场很难打开

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很多业内人士表示,消费无人机市场仍然相当小,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开拓用户市场。

一些研究报告指出,以航空摄影为主的消费级无人机始终难以摆脱模型飞机玩具的帽子,其增长潜力有限。当消费级无人机的需求趋于饱和时,另一个真正能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增长点是其在专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就连大江也开始部署专业级别的无人机,推出了农业植保机械,并积极计划拓展到更专业的应用领域。

零点情报控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杨建军在接受《国家商业日报》采访时说,在大多数用户看来,无人机是电视台使用的工具和东西。陈琴还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像普通玩具那样受欢迎。

陈琴认为,针对消费无人机市场,开放市场的两种方式是开发引导公众的功能和根据用户需求迎合公众。此外,陈琴还提到,缺乏自动化会导致频繁的撞车和受伤,这也是消费无人机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需要优化的方向。

龙脉无人机业务主管王晓晨表示,无人机不仅仅是市场需要,因此很难激起用户的购买欲望。2017年,无人机的资本投资将更加平稳。然而,杨建军认为对无人机的需求很大。他举了一个例子,许多年前无线电话不仅仅是需要的。它不是由人来判断的,而是由技术的成熟来决定的。

谈到未来,零智能控制首席执行官杨建军表示,2016年,消费级无人机将小型化和便携化。由于各种技术的成熟,消费级无人机将在2017年小型化和智能化。拥有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将不再是科幻小说,工业级无人机将因为技术的成熟而赢得真正的春天。

标题:明星企业裁员陷风波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有“虚火”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