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5字,读完约5分钟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正常的教育节奏完全中断。高校开始“命令”教师在网上进行教学直播,但这种网络“云”教学方式频频出现“翻滚”。一度,朋友圈、短颤音等内容的“吐”和“刷宝”在现场教学中层出不穷。这种现象无疑是由我们没有根据的教学方法造成的——教室是在空的地方,但是教学方法必须落在脚下。当高校教师将离线教学内容转移到网上直播时,教学内容保持不变,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高校“云”教学如何与“本土”接轨

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网络广播

笔者认为,首先,高校应深刻理解网上教学与网下教学的区别,改变教学计划,开设适合网上教学的课程。

网络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场教学不仅仅是让线下课程上线,而是要适应当地条件。换句话说,在现场教学之前,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个适合网上教学的教学计划,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原来的课程。

更不用说涉及实验的课程不能在网上操作,甚至理论课程也面临这种困境。以美术和摄影课程为例,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涉及色彩和曝光,因此对图像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云”教学过程中,由于网络质量等外部原因,内容无法清晰地传递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不适。对于高校影视专业的教师来说,他们教授的一些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电视摄像和摄影课程的实践演示阶段。作为一个现场直播和录音的地方,家庭不能满足照明、布景、音效等的特殊要求。这导致教师无法在教学阶段向学生教授100%的内容。

高校“云”教学如何与“本土”接轨

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网络广播。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考虑这一因素,设计一定的网络教学课程,培养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减轻教师的负担。

“云”课应该很有趣

第二,要把教与学与“云”教学的内容统一起来。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单一。庞大的网络数据库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许多学生看来,直播纯粹是“鸡肋”。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在网上找到著名老师教的视频课程。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屏幕前没有认真听讲。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不是目的,学生是否努力学习、理解和了解才是最终目的,这也是停课学习的意义所在。

当95后和00后这两个最活跃的思想群体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时,高校开设的课程如何跨越这个圈子,教授适合学生、吸引学生的网络内容呢?

许多在线视频课程都很古老,但引用的例子和概念并不新鲜和时尚,00后的学生对它们的适应程度很差。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必须进入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创造一个有趣的课堂,介绍最新的想法,引用最新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微妙的方式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让学生成为网络教学的主体

最后,打开教室,引导学生以互动的方式使用网络资源。

网络云中最重要的教学媒介是网络。学生不可能在屏幕前盯着教室看两三个小时。即使课间休息,学生也会因为注意力等问题而选择“放弃观看”。因此,高校教师应该“转”课堂,充分利用网络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网络教学的主体,并保证学生的注意力。

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空建立相关小组,课后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测试,这样可以改变课后作业单一的局面,“迫使”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早期通过网络搜索资源让学生熟悉课程。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阶段,可以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巩固自己的学习知识,而抽查的方式也保证了学生的听力程度。此外,在教学时间方面,建议尽可能缩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抽出一半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的在线聊天环境中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在我看来,这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片面教学工作,而是让学生成为参与网络教学过程的主体。

高校“云”教学如何与“本土”接轨

自然,这种方式无疑是学生留在课堂上的强制性方式。作者建议我们应该更大胆、更“开放”,给一些学生选择离开教室的机会。如果一些学生在网上发现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课程更适合自己,老师会允许他们不看自己的视频课程,并允许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成绩将通过发音和作业来测试。如果效果能够达到,学生将继续使用网络视频学习方法,这不仅实现了“停课不停学”,而且因材施教。

高校“云”教学如何与“本土”接轨

这种突如其来的流行使得网络“云”教学成为主流,学生和教师都参与了这种变化。然而,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系列的“物流”服务,如网络服务期、硬件设备等,还没有得到完善,这是业界和学术界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然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必须做好课程服务工作,改变有别于线下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这才是网络“云”教学的可行之路。(邓晶)

高校“云”教学如何与“本土”接轨

责任:吉爱玲

标题:高校“云”教学如何与“本土”接轨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