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5字,读完约3分钟

董飞:火箭发动机生产钳工,擅长“难孔加工”。一些关键零件上的小孔的位置精度需要精确到0.01毫米。“大型机器钻小孔来测试耐心和测试技能。”他已经在三脚钳中扎根20多年了,他很轻,也很自信。

坐在一台大型径向钻机前的董飞身材魁梧,看上去也很小。往前看,看看这个“大家伙”:摇臂绕着柱子旋转,上下摆动;在不远处的加工台上,多孔的部分正在被切掉...

“大”和“小”之间的竞争需要自信,这更关乎国家尊严。

发动机是宇宙飞船的“动力源”,被称为火箭的“心脏”。涡轮泵是发动机的“核心”;喷嘴环是涡轮泵的生命线。“这颗‘心脏’中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发射任务的成败。”平日,董飞负责生产加工这些“命根子”。

进入Xi航空航天基地,在第六航空航天研究所7103工厂涡轮泵加工车间,机器轰鸣着;几十台钻孔机排成一行,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精通钻孔、锉和研磨。

“这个喷嘴环是一种高温合金。这种材料又硬又粘,就像“切牛筋”董飞被弟子们围在中间,扯着嗓子练习。“戒指上的异形孔是最难加工的。看看它,它非常不规则。”

很容易看出:直径为40厘米的喷嘴环均匀分布着18个拇指大小的拉瓦尔孔。每个洞口,入口呈弧形,由大到小;出口是锥形的,从小到大;中间有一个狭窄的喉部,轴应该在这里对齐。最重要的是,每个拉瓦尔孔都有一个需要倾斜的夹角。

几年前,工厂还想引进数控机械。国外专家已被邀请调试该机一个月,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放弃:拉瓦尔孔太不规则,精度极高,所以该机无能为力。

"如果数字控制不起作用,它将被手动完成."董飞说,每次加工一个孔,需要12种异形工具;喷嘴环上有18个孔,总共有200多个工序。"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零件将被报废."经过反复试验,董飞发明了一种新型刀具,解决了断刀、啃伤等问题。目前,喷嘴环加工效率提高了40%,合格率达到100%。

加工拉伐尔孔并不容易;在涡轮机壳体上加工定位孔更加困难——它的位置是特殊的,并且它依赖于“盲目操作”。

跟着董飞来到涡轮外壳前,却看到了他面前半米高的零件,中间凹进去,有40厘米深。在凹陷直径的底部,两个芝麻大小的点是定位孔。"这个洞的底部只有1毫米厚."董飞告诉记者,一旦操作不小心穿透了这个小孔,这个用半年时间制造的价值数百万元的涡轮机外壳将被彻底报废。

“每次你打洞,就像运送一台大型钻孔机,拿起一把40厘米长的细长手术刀,在芝麻大小的损伤处进行一次无价的手术。”董飞说,一旦“手术刀”伸进外壳,“病变”就完全被堵住了。"盲孔加工是基于“研磨、聆听和感觉”的手工经验."

特技技巧不是日以继夜的工作。1996年,19岁的董飞从航天技术学校毕业,成为一名钳工学徒。经过23年的刻苦学习,董飞已经生产了近万台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零件,并克服了“加工异形盲孔”等诸多难题。去年年底,长征三号乙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这是第一次登月。董飞领导的团队负责170多个零件的精密加工。

为了培育“一朵花”,有必要“在春天填满花园”。纵观整个车间,在董飞的近30名学徒中,有70%是“90后”,形成了一个中青年钳工梯队。

"祖国的航天事业最需要人才."面对这群年轻人,对爱和善良要求严格的董飞经常用耳朵说话。“精密工作最需要的是内心的平静。任何懈怠都是不允许的,更别说任何不幸了。因为你手中握有希望和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4月16日,07版)

编者:张嘉诚

标题:精密加工一点也不差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