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1字,读完约3分钟

1985年,去锦州市区招考的张晓光匆匆赶到县站,但同学们发现早就开车出发了。 本该转过身去的他,被迟到的另一个同学拉上了火车。

28年后,这个害怕锦州城市太大而迷路的农村少年,将向离地球300公里的无限太空迈出壮丽的飞天路。 他终于能去看深太空,看美丽的地球,看星星是否真的闪耀,就像他从未放弃的梦想一样。

年4月,47岁的张晓光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10号载人飞行任务。 他的飞天路,走了整整十五年。

在成为中国第一名宇航员之前,张晓光已经是空军队某飞行大队的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就像他的多个宇航员战友一样,选择意味着放弃,意味着风险和挑战,意味着漫长的等待时间。
一次参加选拔,一次遗憾落选,一次为战友祝福,壮行,一次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默默地坐着,张晓光流泪,擦干眼泪进入训练场。

【要闻】张晓光:历尽艰辛追梦人

“如果说成功是生活的一部分,挫折也是如此。 成功者不仅是没有失败过的人,也是不放弃的人。 ”。 他把挫折比作太阳升起时的几朵云。 “我自己发现不足,制定改善计划的时候,太阳暖暖地照射着,心里充满了希望。”

长年共同训练生活的,在天上飞的战友聂海胜说,张晓光很执行,为了事业从头到尾都在忍耐。 宇航员黄伟芬副总设计师第一次加入宇航员大队时,张晓光的低压缺氧耐力检查一次也没有反复通过。 心里有阴影,记得前两三年检查这个项目会出点问题。 他不灰心,忖度,反复练习,情况更好。

【要闻】张晓光:历尽艰辛追梦人

有人不理解这种重复。 张晓光指着蓝色航天事业服的标志,“这是国旗,这是我们的任务目标。 戴上宇航服的瞬间,我感到非常骄傲,值得付出一切。 ”。

神10飞行中,张晓光的首要任务是辅助指令长实施手工操作交叉对接,确保指令发送的时间长度和准确度。 作为对接的后备宇航员,他在地面上进行了2000多次模拟训练。

在神舟9号飞行突破手工操作交叉对接技术后,这一操作依然是世界航天活动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环节,对船员协同合作的要求极高。

训练中,张晓光和聂海胜也偶尔有争执。 王亚平焦急地说:“哎呀,你们俩别闹了! ”。 这时,两个人每次见面都看到亚平,窃笑起来。

张晓光说,三人默契合作使重训练愉快。 “我们能组成船员是缘分,彼此的约定和信任是我训练的动力。 ”。 聂海胜和王亚平把张晓光比作球队的“开心果”。 热情,开朗,喜欢开玩笑,有了他,气氛就会变得很轻松。

太空上课时,张晓光担任摄影师,用手持照相机拍摄授课画面,实时返回地面。

“多莉会跟进这些基本知识学习,但要用一个镜头讲述40分钟的完美故事,就必须头疼。 ”。 他反复练习了摄影的妙技:应该在哪里特写? 你什么时候改变立场? 你能再跟着我一点吗? 临时出征的业馀摄影师对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雄辩。 "这是任务赋予我的责任,必须竭尽全力. "

【要闻】张晓光:历尽艰辛追梦人

完成工作后,张晓光希望15天的太空之旅丰富多彩。 他必须用照相机和日记记录飞行故事,回去告诉家人和朋友,问问那些还有飞翔梦想等待的战友们。

他最近读了《科学历史》,读了一本关于人类科学史的书。 书页空白色的地方,记录着点滴的心得。 用的是28年前父亲给自己的“英雄”笔。

张晓光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把这家人视为宝贝的笔交给了儿子。 “那我就写你的人生。 ”。

标题:【要闻】张晓光:历尽艰辛追梦人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