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8字,读完约7分钟

淳化县古县北瞿岩村的果农常思安(左)摘苹果。

个人资料图片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支部。”

进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淳化县,基层党组织带动的工业扶贫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蔬菜种植、葡萄种植、畜牧业...农村党员已经从一户发展的“小舞台”变成了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大世界”。

近年来,淳化县委坚持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形成了“支部领导、党员示范、服务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思路,努力把党建的优势转化为扶贫的优势。

在分公司的强有力领导下,人民群众努力演奏《淳化工业扶贫交响曲》。

北苑村-

分支机构销售线索配对协助

“在摆脱贫困的关键时刻,你不能靠着墙晒太阳,等着别人送上小康生活。你得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在王铁镇北苑村的党支部会议上,党支部书记袁书平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许多年前,北苑村的大多数人都住在林沟的土洞里,他们“以贫穷闻名”。自2006年以来,村民们分三批搬到了塬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通过大棚蔬菜产业一个接一个地致富。

2015年底,淳化县委员会向全县95个贫困村派出了一等秘书和支援单位。然而,北苑村党支部的一批人认为,只要有好的政策,不需要派人去帮助,村里也能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顺利完成脱贫的任务。

对于村里有73个贫困人口的25户家庭,北苑村党支部确定了“村里结对互助”的工作思路:村委会4名成员每人支持两户,其余5名党员和12名党员积极分子和财富领袖每人支持一户,与25户贫困家庭形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帮助业界选择“短而快”的大棚蔬菜。

“以前靠种田、生活吗?哦,这房子太穷了,它叮当作响。”回忆两年前的生活,陈江东,一个贫穷的家庭,充满了情感。他的妻子病得很重,他的孩子只有3岁,所以他在生活的压力下挣扎。

“我是党支部书记,我必须选最难的一个。”2016年初,袁书平和陈江东结成了一对。在乡党委书记的帮助下,陈江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种植了年收入1.5万元的番茄大棚。"用自己的双手过美好的生活,用心去实践,让自己的脸发光!"生活有了改善,陈江东变得活跃起来。

在过去的两年里,北苑村为每一个贫困家庭建造了一个新的蔬菜大棚。对于有劳动力和资金的贫困户,收入属于个人;对于劳动力不足、资金匮乏的特困户,党员应在基础设施、技术指导、蔬菜销售等方面给予帮助,并与被帮助者按一定比例分享利益。

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淳化县北苑村率先行动?独立脱贫的新途径。去年,村里新建了25个温室,平均产值超过15000元,贫困家庭人均最低收入为5000元。根据最初的协议,21名党员和贫困家庭应该在年底前按比例分红,但他们都被帮工拒绝了。

“他们暂时缺钱,帮助别人是我们的责任。”村里的党员说:“贫困户都脱贫了,我们也有成就感!”

祖伊头村

该处领导扶贫和繁荣

石桥头头村位于俞晔河北岸,南临中山,西临泥河沟水库。走到村口,笔直的葡萄架排列整齐,十分壮观;在乡村庭院的凹槽之间,仿古建筑拔地而起。

它曾经是淳化县东部的一个富裕的村庄,苹果产业很出名。然而,近年来,果树一直在老化,行业遭受严冬,人们的收入缩水。习惯了舒适生活的村民们不知所措。

"头头村的旗帜不能落下!"在支部大会上,村党委书记杨同川坚定地说。不久,党支部带领180名群众代表到杨凌、礼泉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请专家调整麦村农业结构。最后,大家决定发展红葡萄产业。

根据专家提出的“四个调整”战略,杨同川带领党员具体实施了四个调整战略:组织村民进行走访,在有调整余地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对于想调整而又无法调整的,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土地问题;如果你不敢调整,请培训技术人员解决技术问题;对于那些希望无法调整的人,他们可以通过贷款、项目竞争或结对互助来解决财务问题。

有个好支部 带动一村富

目前,头头村果业种植面积近5000亩,企业建有温室葡萄示范园,种植了荆襄、荆密等11个葡萄新品种和特色品种。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万元,头头村再次成为令人羡慕的富裕村。

贫困家庭的李指着花园里的葡萄藤,用手指算了一下:将土地转让给企业,共计21000元;企业免费提供3亩葡萄树苗,每亩补贴500元;每年分红,有3000元;在企业工作,月薪是2000元。“我们的贫困家庭还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这些合同都是长期的。这对党支部来说是一件好事!”

"党支部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组织保证."说起在39户人家中设立的157户穷人卡,杨同川有更高的目标:“不仅要摆脱贫困,还要走上富裕之路!”在党支部的努力下,渭北风格公园、泥河沟博物馆镇等旅游项目相继落户该村。“风格公园重新安置了我的旧洞穴,每次给我10万元,每年还有5000元的转让费。”向国强是一个贫困家庭,他以在凤庆花园工作为主,每天工资100元,妻子每天80元。这对年轻夫妇能够在业余时间打理葡萄园,对未来充满信心。

有个好支部 带动一村富

枣林村-

这家分公司引领市场

在胡加庙枣林村,有一种理论认为玉米是单独出售的,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出售给大城市。

“这种水果玉米,在6月底种植,可以在国庆节成熟。包括35户贫困户,全村有57户。”枣林村党支部书记张楚很高兴:“今年180亩水果和玉米都卖完了,村里人均收入增加了1494元。”

几年前,离县城30多公里的枣林村也被称为"老灾难"。扶贫工作组进驻陕西果业局村后,根据当地农业发展传统,确定了“长枪”(苹果主导产业)和“短枪”(果玉米)的扶贫策略。

“这玉米能活吗?即使是种植,也能卖个好价钱吗?”贫困家庭张表达了大家的心声。

“我们村有泉水,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昼夜温差超过16摄氏度,加上海拔1200米的优势,最好发展果粮。”作为驻村队队长,绥化县果业中心主任郭敏南耐心地向大家解释:“销售是有保证的,种植风险由政府承担,每亩地收入保证在1000元以上。”

郭民南的话给了张心里一个底。他率先种下了3英亩的果穗,尝到了甜头:“我收获了4400元的小麦。”看来这种水果玉米真的很少见。”

如今,整个枣林村正在发生变化:国内外的种植专家已成为该村的常客;标准化的低密度苹果园经常欢迎外国果农前来观察和研究;该村正在加紧建设与水果和玉米种植相适应的冷藏和加工厂...

据统计,淳化县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扶持3086名贫困群众种植果树3299亩,蔬菜1677亩,畜禽5万多只。全县共有30家非公有制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入股,发放工业补贴8470万元,惠及1903户。

“脱贫致富靠党支部;依靠工业带,扶贫步伐很快。”淳化县委书记刘涛说:“匹配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拔最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一把手’和‘一把手’,就要顶着‘牛鼻子’。只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就一定能在基层落实消除贫困的“五级书记”,反贫困斗争就一定能做好,消除贫困的目标和任务就一定能顺利完成。”

有个好支部 带动一村富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0日,第16版)

标题:有个好支部 带动一村富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