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1字,读完约5分钟

[摘要]到目前为止,“合作周”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2000多个科技和人才项目的合作项目,大力推进东莞和广东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时代周刊》记者陈泽秀来自东莞

“我们参加了第三次会议,清楚地感受到参展商提供的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东莞理工大学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2017年12月8日,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科研机构创新博览会(以下简称“合作周”和“科技博览会”)拉开帷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约1600人出席。

科研成果高度产业化是广东省的一大特色。2004年在东莞举办合作周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为国内外先进企业、科研院所和科研团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2013年,由科技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合作周提升至国家级。此后,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

到目前为止,合作周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2000多个科技和人才项目的合作项目,大力推进东莞和广东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在会上表示,广东省将借此国际科技合作周的契机,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和机构、跨国公司R&D中心和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广东。希望各方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打造合作品牌。

产学研对接促进成果转化

作为参展商,东莞理工学院今年展出的项目包括黑臭河水处理技术和体感仿人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等。

值得一提的是,黑臭河水治理技术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东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杨志峰的团队。该技术改善了东莞市“全国城市黑臭水整治监管平台”中两个黑臭水体的水质,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要求巩固成果,并在全市形成推广案例。

上述负责人表示,东莞理工大学非常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并建立了省级和市级创新平台。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华为创新学院、360网络空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科技服务团队,帮助东莞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产业升级。今年共转化科研成果23项,累计完成83.7万元。

生产和研究的对接仍然是关键。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晓棠表示,东莞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位于广深科技(00021)走廊的重要路段,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希望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与产业的对接,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首届科技成果专项拍卖中,四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11项成果中,最终成交额为2507.8万元,升水率为39.1%,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其中,3d打印和金属注射成型粉末材料技术的成交价格高达1200万元,溢价50%。

东莞创新品味甜蜜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依靠“三比一补”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东莞塞车,全球短缺”曾被用来形容东莞制造业的盛况。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工业技术水平不高,附加值低,使得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痛苦过后,深刻的工业转型开始了。

2015年,东莞以“制造业2025”为主题,在全国率先发布市政府1号文件,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六大工程”。同年4月,发布了34项措施,以建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框架。

一系列积极举措让东莞尝到了甜头,创新主题实现了“质和量的双重提升”。根据官方数据,目前东莞有20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2015年的两倍多。2003年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入库总量为200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储备高新技术企业均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

以智能手机为例,根据东莞经济信息局的数据,2016年东莞手机出货量为3.13亿部,其中出货量为3.02亿部,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0.5%。由此可见,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产业已经成为东莞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产业。

但东莞对此并不满意。今年9月5日,东莞发布了《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行动计划(2017-2020)》,提出以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主线,推进东莞从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主导产业转型,力争在三年内将东莞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名城。

在这个宏伟的计划中,有效地连接生产和科研的两端,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是东莞的关键一步。

标题:现场溢价拍出11项科技成果 东莞这样卖科研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