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0字,读完约7分钟

8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将中国戏曲引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中国戏曲进入校园活动的时间安排、参与者和主要形式。最引人注目的是,意见规定,地方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应每三年确定一次戏曲作为校园戏剧(节)的目录。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要努力实现全体学生免费欣赏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中国所有大学、中小学的每一个学生每年都将免费欣赏一场精彩的歌剧表演。到2020年,中国戏曲将在校园内规范化、制度化、大众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让“活”戏曲进校园

在公众的记忆中,当地的教育和文化系统开展了无数次将歌剧带入校园的活动,其成果的宣传是生动的。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多少学生通过活动真正理解了一两部歌剧?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热爱歌剧,增强我的信心,甚至促进传承。这是学生的问题吗?还是方法?为什么歌剧进入校园后会一再失败?这值得深思。

进入校园的不应该是衍生品

“脸谱网对京剧人物的刻画容易带有高大全色彩、虚假的丑陋和片面性。请大家以曹操为例,分组讨论一下京剧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的区别。”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初中京剧教材中,既简单又粗鲁。我没有看过曹操的戏剧,如《捉迷藏》、《击鼓》、《群英会》等。,而且我还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只能培养学生在网上搜索信息的“复制粘贴”技能。

让“活”戏曲进校园

在过去,甚至今天,一些歌剧进入校园活动,而不是衍生品。画完脸谱后,去水袖;贴上云鬓后,玩了两次凤冠和袍子...经过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恐怕我不会欣赏一整部歌剧。这时,英国同龄的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背诵哈姆雷特的几个大段落。

中国歌剧不仅仅是画两个面具,而是“咿呀学语”。它是世界三大表演系统之一,与stanislavski和Brecht并列。每一个微笑的背后,都是中国人的侠义、勇敢和温柔。这是像脸谱网和服装这样的“外围产品”所能代表的吗?

另外,歌剧是一种表演艺术,不可能在纸上谈兵。如何让专业的东西简单易懂,让孩子能够理解和领会,不仅是对教材编写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中小学甚至大学里很少有老师熟悉歌剧,这并不乐观。同时,选修课的设置方式也存在弊端,可以选择。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初中阶段,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在高中阶段,为了使学生在基本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发展,应在必修课的同时开设多种选修课。在“努力创造条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开设必修课”的背后,意味着“选修课”只是“必修课”的备胎。

让“活”戏曲进校园

因此,现有的模式不好,既没有现有的教师,也没有选修课。传承戏曲最“可靠”的方式是给学生一张票,让他们直接走进剧场,看最原始的中国戏剧。

如果这一观点能够成功实施,中国戏曲就能真正“活”进校园。

有必要给地方戏以“生存”的希望

早在多年前,中国戏曲走进校园的活动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学生们对此并不感兴趣。早在2008年,教育部门就决定将京剧列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并确定了京剧的15个经典唱段作为教学内容,如“人人都有一颗红心”、“肩上扛红旗”、“向泰山顶上的青松学习”等,均安排在一至九年级的课程中。并选定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希望用两年时间,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广。但是,推广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据媒体报道,在江西省南昌市,当地22所中小学开展了试点项目,3年后,试点项目逐渐淡出甚至悄然停止。这背后的原因是学校不重视它,老师不专业,关键是学生不喜欢它。学生们对京剧知之甚少,京剧是一门专业而晦涩的艺术,接受它并不难。

让“活”戏曲进校园

他们之间有严重的误解。说到戏曲,有的部门、有的工作者、有的教育工作者只想到京剧,却不知道昆曲形成以来,中国的山川南北出现了几十种地方戏,如平剧、豫剧、河北梆子、晋剧、汉剧、徽剧、秦腔、川剧等。为什么学生不推广他们自己的地方戏,而是京剧呢?除了京剧,其他剧种不是国粹,不值得继承吗?

恐怕这不是故意的,主管部门可能没有“废百戏,只尊京戏”的初衷,但地方戏不被理解、不被重视是必然的。舆论早就说过:“不应该强迫北京以外的学生学习京剧。”如果全国推广再次被迫,教育当局应该谨慎。”

该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参与者:全国高校学生、中小学学生、各级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戏曲艺术专业人员、其他相关社会群体和人力资源。“各种戏剧”的措辞终于显示出对地方戏剧的尊重。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去看一场用家乡语言演唱的家乡戏剧,当他们想到它时会感到很舒服。

给每个学生一张戏票

学习和继承歌剧,把教室从学校搬到剧院;教师已经从学校教师变成了专业演员;教材已经从书本变成了“现场”的歌剧表演,钱终于用在了该用的地方。然而,看什么样的曲目,谁来表演,门票的钱从哪里来,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有些歌剧情节复杂,典故太多,难以理解。当然,不是所有的歌剧都适合学生。如果你不知道唐朝的历史,你可能无法理解永生的宫殿。如果你不熟悉《三国演义》,你可能就无法理解“借华团”和“失空斩”。然而,就像“四郎访母”和“锁林胶囊”一样,你可以诉说世界的真情并将其发扬光大

随着《意见》的颁布,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戏票,一年看一场戏就足够了。同时,这出戏不能“盲目”,专家有最终决定权。《意见》规定,地方宣传部门应会同教育、文化等部门,每三年确定一次校园戏剧(节日)目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聘请相关专家和人员组成剧(节)目目录认定委员会,按照“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观赏性”的原则,研究确定适合进入校园的戏曲门类和相应的剧(节)目,形成目录菜单。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不同班级的学生应该确定观看戏剧(节日)的目录。已确定的戏剧(节日)目录已于去年11月30日前通过网站向公众公布。

让“活”戏曲进校园

有一些剧团,但他们自己的经营并不景气,依靠慈善演出是不可行的。

《意见》指出,要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聚集资源,共同支持戏曲引进校园。各级政府要按照事权和事权的划分,统筹考虑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协调相关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戏曲走进校园。高校、中小学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利用各种资源,合理支持戏曲教育发展和戏曲社团建设活动。当高雅艺术进入校园活动时,有必要适当增加歌剧等表演的数量。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和投资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让“活”戏曲进校园

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早期,补票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随着市场的成熟,它逐渐走出了舞台。此时的戏曲,就像当年的电影一样,通过给予适当的补贴,从学生做起,可以培养一批欣赏水平高、继承传统文化、积极消费文化的观众。

一个行业是日落还是日出似乎不是绝对的,但参与者和管理者的行动和方法是未来的希望。

标题:让“活”戏曲进校园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