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53字,读完约6分钟

夏天是河南省栾川县的旅游季节。

这期间,栾川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罗来轩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前些年,朋友请我帮忙订酒店。今年,我要问的是包容性金融。”罗来轩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当普惠金融的阳光和雨水在这座美丽的山城传播时,会描绘出什么样的民生图景?

新想法解决新问题

栾川县虽有“九山半水半田”,但已走上了一条将美丽的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许多农民建立了农家旅馆,他们的生活蒸蒸日上。随着旅客住宿要求的提高,农家旅馆的升级迫在眉睫。钱从哪里来?栾川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在当地市县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出发点,打了第一场“信用生钱”的游戏。

把“银行”开到群众家门口

2015年,栾川县被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市分行和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确定为“河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示范区(2016-2017年)”。同年,栾川县被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确定为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积极开展“信用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活动。

栾川县崇都沟、寨沟、庄子信用村的建立,使信用与信用相互促进。在崇都沟村,该村91%以上的农民已经成为没有任何不良贷款的信贷用户。在庄子村创建信用村的过程中,一些村民主动偿还了10多年前被视为坏账的银行贷款。

虽然“信用+信用”的方式是好的,但也存在新的问题。例如,在创建信用村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如何让村民自愿提交信用信息,改善信用记录。如何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的下沉,提高覆盖率和获取率?困惑中,罗来轩敲开了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行长赵的房门。

赵听后,给开了一个“药方”:探索“信用+信用”的新途径。这是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成果之一,也是普惠金融理念的全新实践。包容性信贷是基于对农民无条件和无差别的信贷。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积极配合完成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完善。一方面,这种创新模式实现了“还贷”,提高了农民的信贷获取率,突出了包容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增强了农民积极提供和完善信用信息的意识,极大地促进了信用体系的建设。

把“银行”开到群众家门口

"那时,我豁然开朗,思想豁然开朗."罗来轩告诉记者。

早期的信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普惠信贷新概念的引入,普惠金融的栾川模式正在崭露头角。

信用和信用一起成长

8月10日,初秋的第三天,暑热依旧。栾川县万涛镇谢辛村入口处的旅游中心前,一大早就有很多人,谢辛村和红庙村的村民们排起了长队,期待着早点得到“宝宝”。

排在队伍前列的村民张冰冰获得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信用户”品牌和一个“普惠金融信用证书”,上面写着“信用等级:二级;信用额度:10万元”。“我以后会申请贷款,重新装修我的农家旅馆。”档次高了,客人就多了。”张冰冰自信地告诉记者。

这是两个试点村第二次集中发放普惠金融信用凭证。记者了解到,谢辛村和红庙村共有776户,首批258户获得普遍信贷,第二批416户获得普遍信贷,覆盖率超过86%。除了有不良信用记录、违法记录、60岁以上家庭成员和常年在外工作的四类员工之外,已经实现了全面的信用覆盖。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贷款户56户,贷款金额281万元,其中贫困家庭19户,贷款金额68万元,贷款利率4.35%。

把“银行”开到群众家门口

"包容性信贷模式完全打破了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赵告诉记者,获得普惠金融信用证明的村民,只有向农村商业银行提交信贷资料,才能申请贷款发展生产。5万元及以下贷款为纯信用贷款;5万元至20万元的贷款由3至5户担保,手续也简单快捷。

走进谢辛村村民郭殿起经营的富源宾馆,墙上显眼的位置挂着“信任用户”的牌子以及住宿和餐饮的价目表。“谈论信用真的可以改变真正的货币。”郭殿起告诉记者,在获得普惠金融信用证明后,他向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5万元的信贷,并开办了一家农家旅馆。十张床每年能给他带来6万多元的收入。

同时,农民信用信息收集的效率也有所提高。栾川县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农民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解决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体缺位的问题。目前,试点村全体农民的信用信息已经录入系统,已有2037名信用用户通过评估,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氛围。

探索“栾川模式”

8月9日下午,在栾川县举行了一次专门的“联合学习”活动。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许,从普惠金融的理论框架、兰考普惠金融的探索、推进普惠金融的难点和思考三个方面,与栾川县党政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等400余人进行了交流研究,生动地介绍了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联合学习”活动是郑州市中心支行团中央学习的一个环节,是我行创新团中央学习形式,努力实现“以学习促履职”、“以学习解难题”效果的有益探索。

把“银行”开到群众家门口

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明郎表示,“联合学习”活动提高了栾川县干部的金融素养,增强了栾川县政府对做好金融工作特别是农村信用体系和普惠金融建设的认识,增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信心。栾川县应以普惠金融建设为切入点,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帮助扶贫工作,促进栾川县经济发展。

在中心小组实地考察期间,一群人来到栾川县红庙村普惠金融服务站,这个小型服务站承担了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据报道,自今年6月初服务站建成以来,自助终端办理了1250笔存取款业务,为农村学生转移了82笔生活费,为农民提供了85笔金融交易转账;支付376张电费和132张电话费;协助收集754户的信息;每月,有37家企业为农民办理邮件和农村淘宝等业务。许认为,这是实行普惠金融、开辟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把“银行”开到人民家门口的具体举措。

把“银行”开到群众家门口

栾川的做法是创新和发展普惠金融。我希望栾川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探索普惠金融的“栾川模式”,让普惠金融的阳光和雨水惠及更多人。”许告诉记者。

标题:把“银行”开到群众家门口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