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2字,读完约3分钟

参观校园应以充分保障教学秩序为前提,这正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好地共享大学的知识产出

在这段时间里,“一家四口乘快递大巴潜入清华校园”的新闻报道广为流传,反映了暑期名校游的现状。在炎炎烈日下,北京大学和清华这样的名校成了旅游胜地。一种聚会,两种焦虑:游客排着长队,学校在考虑如何保持秩序。

当你看和考名牌学校时,最多的参观者是带着孩子的家长,这反映了名牌学校的普遍情结。从体验式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次成功的经历可能比十次无效的讲座要好。与其说是对名校的迷信,不如说是一种正常的文化心理需求,通过带孩子感受名校的风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与国外一些大学城相比,国内许多大学的空机房承载能力较弱。此外,许多老师和学生夏天在学校工作和学习,而学校不能这样做,所以它们只能以有限的方式向公众开放。例如,在北京大学,团队只能预约,个人只能排队。这样,进入学校就成了稀缺资源,给空留下了养牛的空间。然而,即使目前有限,校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仍然受到挤压,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像武汉大学每年的樱花节一样,总是因为人满为患而变成“樱花抢劫”,所以乌达不得不为学生开辟专门的通道。

名校如何共享?

高质量的资源总是稀缺,这是不言自明的。无论是去学校还是参观,名校的大门总是比社会的需求窄。学校有困难,游客有不满:“为什么不让自由进来?北大清华是全国人民。”事实上,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支出,最终由纳税人买单。然而,公立大学的公共性并不等于资源共享的任意性。如何平衡公立大学的公益性和校园秩序,既满足人们的参观需求,又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

名校如何共享?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大学的本质。什么是大学?培养人才是重中之重,输出知识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著名的学校会被查询的根本原因。一旦基本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证,整个社会就会因为共享的泛滥而变得不经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人们说“北大清华属于全国人民”时,他们指的不仅仅是参观北大未名的湖滨和清华的荷塘月色,还指的是向普通人开放教育机会,有利于知识输出。因此,比有形的观光更有价值的是无形的知识分享和智慧启迪。参观校园应以充分保障教学秩序为前提,这正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好地共享大学的知识输出和精神输出。

名校如何共享?

更重要的是,值得注意的是,名校的享受反映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向往。只有了解深层需求,我们才能找到打开名校大门的钥匙。一方面,要进一步努力实现教育的均等化,而不是等着我们去创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名校也有必要充分发挥网上公开课的有效性,让没有围墙的校园能够为社会所共享。与有形的校园相比,这样的共享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的”。当这种分享变得容易时,著名学校的大门是否向游客敞开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名校如何共享?

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05版)

标题:名校如何共享?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