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1日电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网站报道,昨日,《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于2017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连续第14年增长,今年达到115家,仅次于美国(132家)。《财富》中文版邀请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桥教授撰写一篇文章来解读这份榜单。全文如下。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向效率和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中,观察中国企业经营业绩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尤为重要,这也是以经营收入为全球排名标准的《财富》全球500强榜单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2017年7月20日,《财富》全球500强榜单如期发布,发布了大量关于中国企业的信息。仔细分析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保持不变的是中国大企业的崛起。2017年,有109家中国大陆企业(包括港、台地区)进入榜单,比2016年增加6家。2017年,中国大陆有115家公司与台湾的6家公司一起进入榜单;同期,美国有132家上市公司。中国大陆(不含台湾)109家企业的总收入达到6.04万亿美元,占2016年《财富》全球500强总收入的22%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5%。

2016年,中国经济以6.7%的增长率重新占据世界经济增长第一位,拉动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经济增长;今年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9%,有利于大企业进一步崛起。以此类推,中国企业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数量可能在三到五年内超过美国。

▲2017年世界500强前50名中的中国公司

与此同时,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在行业分布和所有制方面没有实质性变化。中国80%的上市企业是地方国有企业或中央企业,主要集中在提供资本、能源、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行业。以榜单上的十大中国企业(按排名顺序排列)为例。他们的收入都超过1000亿美元。在这十家企业中,除中国建筑(601668,咨询股)排名第五(世界第24位)和SAIC (600104,咨询股)排名第九(世界第41位)外,其余八家企业,包括前三名,均来自生产要素领域;在这十家企业中,除平安集团外,其余九家都是中央企业。

刘俏解读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上榜企业数3

大企业的这种分布与中国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是一致的。持续30年以上的高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材料和能源,这些领域容易出现龙头企业。虽然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单纯的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效率驱动的转变,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层面——并没有充分反映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变化。

第三,中国上市公司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伟大企业的定义标准不是销售收入,而是盈利能力。中国109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只有1.65%,一美元资产只能产生1.65个百分点的税后利润;美国企业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4.79%,是中国企业的2.9倍。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确实不高。我们通过大量银行信贷和投资形成的资产没有产生足够的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们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此外,需要注意的是,109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盈利为负,这显然与财富500强公司的地位不符。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催生出大量的大企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2017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也显示出一些有利的变化。首先,中国的新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整个名单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20%。这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力量的顽强积累。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更高,更多民营企业的崛起反映了中国企业2.0时代的逐步到来。

其次,阿里巴巴和腾讯在2017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变化。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2016年进入榜单的京东,标志着中国新经济的崛起。这些企业正在以巨大的影响力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并逐渐成为中国大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候选者。

中国是时候创造伟大的企业了。多年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消费需求以及国内外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创业和创新将继续改变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价值创造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正成为中国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在中国企业的2.0年中,认知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尽管我们还没有在2017年的《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看到一个完美的故事,但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开始。

标题:刘俏解读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上榜企业数3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