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6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现在,李希望利用汉能拥有的世界上最尖端的薄膜太阳能(000591)技术,帮助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领先”,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果心在梦里,天地之间就有真爱。看看成功或失败。人生是英勇的,只要从头再来……”

1997年,伴随着刘欢的“重新开始”,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国。当时,尚未成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选择北上,将房地产开发的重心从香港转移到内地;与此同时,一个在北京辛勤工作多年的年轻人选择了南下,把他经营了几年赚来的8000万元全部投入到水电行业,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最后,他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水电站。他的名字叫李,汉能的创始人。

李河君取舍之道:危中求胜,守正出奇

2008年,一场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经济危机再次袭来。李蛰伏了四年,终于在这场危机的余波中,他再次奋力拼搏,把他所负责的企业打造成世界上最大、最强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李从来就不怕挑战难题,思考是出路的关键,而国家是其命运的基石。在别人回避的两次经济危机中,李准确把握机遇,创造了两大能源传奇;作为时代的见证人,也觉得是国家的力量使汉能强大:“民族运动是我的运气。”

现在,想给李讲一个新的故事,而线索就在于万亿的移动能量。汉能的未来图景正在慢慢展开:“到2022年底,汉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其影响力与苹果、微软和谷歌相当。”

危机中的淘金热

1998年初,当李站在东江边看着奔腾的河水时,他心中的一团火无法熄灭,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这是他从河源市东源县提供的20多个项目中唯一选择的项目。河的另一边是他长大的地方。如果水电站修好了,村里的村民只需几分钟就能到达县城,而在过去,从村子到县城几乎要花一整天的时间。

该电站一度平均投资0.7元,而当时电价仅为每千瓦时0.2元。这个项目似乎肯定会亏损,几年来一直不愿意投资,但他愿意。

在金融风暴中,当巨人史玉柱输给珠海和秦池的消息不胫而走的时候,在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工程停工的破败环境中,“别人贪婪时害怕,别人害怕时贪婪”。每个人都把钱藏在口袋里,不愿投资。然而,李嘉诚和李开始扩张他们的地盘。两年后,投资房地产的李嘉诚坐上了亚洲首富的宝座,坐了15年;而两年后,李已经开始了全面进入清洁能源的步伐。

李河君取舍之道:危中求胜,守正出奇

“不要继续(这个项目),一个灯泡在农村就行了,你会送电给谁。”得知李投资了水电站,一位朋友劝李.金融动荡对经济的影响使得电力市场需求疲软。当时,所有在建的100多万千瓦火电项目都已关闭,已建成的水电项目装机容量只有60%能够接入互联网。

“我学的是水力发电,我不喜欢,他也奇怪,看上木京了。他要做一个水电站,只做清洁能源。”回忆起那一刻,汉能控股集团名誉副董事长刘依然记忆犹新。

然而,李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未来:当时河源市人均用电量只有450度,而100多公里外的深圳市人均用电量已经超过3000度,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4500度。河源作为港、澳、深的后花园,必须发展。在他看来,危机迟早会过去,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会过时。如果一个国家想变得强大,它的经济需要发展,它的社会需要进步,能源供求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对趋势的准确判断和对社会发展脉搏的牢牢把握,才能够比别人更早、更果断地投身于清洁能源事业:“别人乐观,我们就一无所有。”

李河君取舍之道:危中求胜,守正出奇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过去相当活跃的中国股市也陷入低迷,消费市场甚至陷入低迷。“逃逸序列”现象出现,95%的工业品供过于求。这是自1990年以来从未见过的。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党的十五大明确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经济的地位得到了肯定。李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从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水电站开始,最终建成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金水电站。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由私营企业建造的水电站。

牧婧水电站启动时,他停止了所有其他业务,专注于水力发电。2003年,正如李预测的那样,电力需求不振的问题很快成为过去,最大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应对“停电”。全国22个省市停电,造成大规模“缺电”,装机缺口达4485万千瓦。

这时,金水电站已经全面启动。民间资本已经进入数百万个水电项目,这在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不是在金融动荡肆虐的日子里选择了牧婧水电站,今天就不会有汉能。

让中国带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发展成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渗透到实体经济中,波及全球。发达国家正处于衰退之中,而发展中国家正在放缓其经济增长。在这场危机中,中国遭受的损失最小,因为它的金融政策相对封闭,而且及时刺激了国内需求。

当大多数人都高兴的时候,李又一次采取了意想不到的行动。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欧美企业的资金链极度紧张甚至断裂,他们手中的技术很可能随着企业的破产而消失。然而,对于包括汉能在内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增强自身实力的最佳时机,因为我们最需要的是技术,国际顶尖技术。

2009年11月,商务部领导公开呼吁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国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已经是新能源商会会长的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答案:继金安桥之后,汉能下一步将何去何从?他选择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

根据太阳能领域的实际情况,尽管金融危机,世界光伏装机容量仍超过7gw,同比增长约27%。然而,在惯性思维中,每个人都将光伏产品视为出口产品,没有人在新能源革命的鼎盛时期认识到它们。李认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最终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重要能源,能源竞争的核心竞争模式将不再是资源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竞争。

李河君取舍之道:危中求胜,守正出奇

在李看来,太阳能最大的威力在于它有机会颠覆目前人类广泛使用的集中发电和电网输电模式,真正实现能源的个性化和自由化。简而言之,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都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飞机、轮船和汽车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要做到这一步,最好的选择是更加实用和灵活。

2012年,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世界经济仍在衰退,光伏产业充满了悲哀。在国内光伏市场,由于盲目追求产量,多晶硅组件价格大幅下跌,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在国际光伏市场上,由于许多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大幅削减,资本已经逐渐退出光伏市场,一些有前途的光伏企业也逐渐濒临破产。

在考察了全球数百家薄膜太阳能企业后,他终于得到了机会。自2012年以来,汉能用两年时间收购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四家薄膜太阳能企业,即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全球太阳能和alta器件,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世界上几乎所有薄膜发电的尖端技术和科研人才都在汉能的指挥之下。

当消息传出时,每个人都震惊了。为什么汉能对这种“退潮”免疫?

在金融危机中,稳定的现金流成为汉能最坚实的名片。早在2011年,已经并网发电的金水电站就像印刷机一样,每年为汉能提供数十亿元的现金流,这些钱全部用于薄膜太阳能的收购和研发。此后,汉能在北京、四川、江苏、硅谷、德国、瑞典等地建立了八个R&D中心,形成了全球联动的技术R&D体系,建立了全球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了全球技术整合。

李河君取舍之道:危中求胜,守正出奇

几个以前因商业原则而相互保守技术秘密的公司也开始有机会交换所需的商品,这加快了R&D的进步和创新,几条技术路线的转换率和稳定性也大大提高。截至目前,汉能长期保持薄膜太阳能领域的五项世界纪录,相关专利超过2000项,其中近60%为发明专利。

从一开始,李就认识到薄膜太阳能是未来光伏技术的主流。现在,大家都在跟随李的步伐,规划薄膜太阳能产业,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这一产业。

2012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薄膜电池列为发展重点。2015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太阳能的未来》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将薄膜太阳能作为“面向未来”的技术。

事实再次证明,李对局势的预测是极其准确的。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总能在危机中找到最合适的时机,并迅速采取行动。现在,希望利用汉能拥有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帮助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领先”,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标题:李河君取舍之道:危中求胜,守正出奇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