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9字,读完约6分钟

[文字/观察员网专栏作家刘店、郎剑阁]

自2017年初以来,由于经济指标的回升,人们一直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今年5月,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将中国的评级从a3下调至a1,主要是因为它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在未来放缓。

随着上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9%的数据,这场讨论达到了高潮。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三相叠加”新常态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无论是私人投资、制造业、投资还是进出口,都给出了一个绝对超出预期的答案。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有效地反驳了市场上“合理”的悲观论调。

然后问题就来了。是什么驱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并取得这样的成绩?关于“新周期”的争论也围绕着许多传统因素,当前的发展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哪些特征?

让我们从中国经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开始。

“U”形逆转显示了新的经济形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这是近年来首次低于7%,开启了经济增长的“六倍”。2015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继续下降至6.8%,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个季度为6.7%。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直到2016年第四季度才开始回落至6.8%。

2017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攀升,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实现了U型逆转,并稳定向上。

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高贡献、快速增长和总量大。2016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绝对增速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从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来看,高端制造业和高端经济相关服务业,如装备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附加值增长迅速;高端产品在出口中占很大比例。然而,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下降。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经济结构正在优化,新旧动能的转换正在悄然生效。中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取代了低端和传统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而是许多新的非传统因素开始凸显出来,这使得整个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反映出新的趋势。

刘典、郎简阁:中国经济开启“跃迁式”新篇章

为了更好地描述中国的新发展趋势,我们借用量子力学中的“跃迁”概念。“跃迁”是指量子力学系统的状态发生飞跃性变化的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动能由低能态向高能态转变,从而进入现代化“转型”的新阶段。

目前,“转型”现代化有两大特征,即人口的快速城市化和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从这两个维度展开。

“减贫奇迹”孕育了新的时代需求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城市化的基本驱动力是工业化。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新的需求,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30年来的工业化建设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乘着全球产业转移的东风,按照国际贸易分工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吸引非农就业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推动城市化进程。

刘典、郎简阁:中国经济开启“跃迁式”新篇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出口结构上,过去确实是低端产品,但现在,中国60%以上的出口产品是高端产品。事实上,在这一现象背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拥有39个工业类别、191个中等类别和525个小类别。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形成了其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游的核心地位,并且已经占据了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刘典、郎简阁:中国经济开启“跃迁式”新篇章

如此显著的经济成就是在人类历史上空规模之前的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取得的。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7.4%,比2012年底增长4.8个百分点。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9489元,年均实际增长6.5%。

如果我们看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对今天的世界经济地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1978年到2010年的30年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了7.26亿,其中参照国际扶贫标准,中国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也就是说,这30年来全球减少贫困人口的成就有93.3%来自中国。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加速,增长率将保持在1%左右,这意味着每年将有至少1600万至2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根据2013年至2016年底的统计,中国有5564万人摆脱了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总人口。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正逐步将世界上最大的贫困社会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

刘典、郎简阁:中国经济开启“跃迁式”新篇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国家每年有2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没有经验可循,从而造成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从经济层面来看,过去单纯依靠“定量”人口红利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现在它不再能成为新增长周期的“引擎”。

与此同时,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区域和规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密度东高西低,东密西疏,大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中小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过去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两个经济问题:一是“数量化”的人口红利驱动型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第二,“集中”城市化趋势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上述两个问题实际上指出了过去以城市化为基本驱动力的城市化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现象,即发展缺乏包容性和包容性。客观地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这个巨大的变化中,一些人或社会阶层的感知度很低。

1

2

下一页

剩余全文

标题:刘典、郎简阁:中国经济开启“跃迁式”新篇章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