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5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ppp“双库”专家薛涛,了解到许多地方ppp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现象。薛涛表示,下一阶段ppp发展的重点将从数量转向质量,进入规范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资金突破“10%红线”存在潜在风险,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控制,甚至导致ppp泡沫风险。

薛涛:PPP发展重心将由量转质

重结构、轻操作的问题突出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当前ppp领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薛涛: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建设轻经营。过去,ppp主要是一个运营项目,但现在ppp主要是一个工程项目,对运营重视不够。以前的特许经营项目大多是单一的设施,有一个计费金额和一个狭窄的边界,所以很容易实现的结果。目前,ppp是一个具有可获得性支付的大量工程项目,许多工程项目都是通过金融回购的方式完成的,容易出现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工程公司主要承担一堆项目,最后不得不委托专业运营公司来运营。大量政府购买的pfi项目(如海绵城、市政道路、河道整治等。)的出现,这导致工程公司带头,专注于建设而忽视运营。

薛涛:PPP发展重心将由量转质

中国证券报:会有什么后果?如何解决重施工轻操作的问题?

薛涛:现在,工程公司获得了大量的ppp项目,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希望当前的项目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可用性支付的商业模式中,我们应该尽快使项目利润“安全”。例如,对于园林、景观等项目,如果可用性支付与运营无关,建设单位可以通过虚报项目利润提前收回投资。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地方政府有时不得不满足工程公司的条件,这使得后续运营阶段缺乏保障。

薛涛:PPP发展重心将由量转质

要解决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首先,项目设计要把可用性支付与运营绩效捆绑在一起。将运营绩效与可用性支付捆绑在一起迫使工程公司关注运营。其次,专注于运营的公司可以选择一些对运营绩效有压力、运营复杂度高的项目参与。第三,没有运营绩效压力的项目应避免采用ppp。

中国证券报:目前ppp领域存在哪些问题?

薛涛:目前ppp项目的总体规划不太科学,项目的等级和优先顺序都处于失控状态。财政承受能力的“10%”限制是宝贵的,许多地方的ppp项目的实际运作往往是首先报告的,但是可能没有空的空间来容纳需要以后实施的项目。

防止突破10%红线的风险

《中国证券报》: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早前提到,支出上限“虚高”,ppp项目10%的红线失去了“安全阀”的功能。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薛涛:首先,一些地方财政评估不规范,一些应该纳入的支出被有意省略,或者对一般公共预算的增长估计过于乐观。此外,不当使用政府资金现在是一个新的风险。政府要求ppp项目资金不得超过年度政府预算总额的10%。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财务评价不规范,有偷工减料的迹象,这将带来未来的政府债务风险。政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金、污水处理费等。,应指定用于特殊用途。财政部一直有详细的限制。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现在非法使用政府资金,将一些与土地开发无关的ppp项目支出纳入政府资金范围,突破了10%的红线限制。

薛涛:PPP发展重心将由量转质

中国证券报:突破10%的红线意味着什么?

薛涛:10%的红线主要是一个“安全阀”。以一个10年期ppp项目为例,按照10%的上限,一般杠杆比率为10倍。然而,政府资金不受10%的限制,这导致高杠杆率。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得到适当的监管,可能会削弱ppp的“金融可承受性示范”效应,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控制,甚至导致ppp泡沫的风险。

中国证券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薛涛:从结合现有政策的角度来看,可以联系国家提出的中长期财政规划和预算框架的建立,对政府未来的财力做出合理的总体规划和中长期安排。例如,地方政府应明确中长期(5至10年)重大投资项目清单、投资规模、资本需求和政府债务规模。

标题:薛涛:PPP发展重心将由量转质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