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30字,读完约13分钟

编者按:农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总的出发点。为了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陕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历史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强农、美乡、富农的精彩故事,由陕西省委网络办公室联合主办。 陕西省农业厅和中国互联网络中心(中国网),由中国网丝绸之路中国频道主办,推出“春风与农村适时振兴——让世界倾听陕西的声音”主题。

一棵苹果树变得富有,一群人振兴了新农村

种植苹果树已经驱使一群当地农民致富;种植苹果树,促进现代苹果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在一个县种植苹果树开辟了一个强大的农业,美丽的农村和富裕的农民的奇妙的新景象。

说到洛川,我们不得不提到苹果。洛川出产的苹果以其出色的颜色、香味和口感而闻名。近年来,随着“一县一业”产业的发展,洛川苹果在全国苹果市场树立了形象,成为果业“名城”。

近日,一个主题为“春风再现,振兴农村——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的访谈小组来到延安市洛川县,探讨近年来如何以工促农,以苹果促农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生根:洛川种植了第一棵苹果树

1947年,洛川县永祥镇阿西村的农民李新安从河南灵宝带回了200多棵苹果树苗。从此,他成为洛川第一个种植苹果的人,苹果成为当地农民养家致富的主要作物。

1986年,洛川被农业部确定为优质苹果基地。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已经在洛川生根并大面积种植。72年后,今天的洛川苹果是世界知名品牌。

在种植苹果之前,洛川的农民经常吃不饱。20世纪40年代,洛川位于陕北黄土高原,那里的土壤贫瘠,一年生产的粮食只够吃半年,所以人们非常珍惜口粮田。1947年李新安带回苹果树苗后,他开始在自己的6亩定量土地上耕作。村里的许多老人建议他在配给地上种苹果而不是食物,他的家人迟早会饿死。

“当时,村里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老先生的做法,但李老先生坚持己见。一个人简单地在洛川县建造了6英亩的第一个果园。”永祥镇党委副书记王文明说,在李新安的推动下,到1952年,阿西村周围的65户人家已经种了40亩苹果树苗。

1959年国庆前夕,毛主席在阿西村品尝苹果,称赞阿西村农民在陕北黄土高原种植苹果。那一年,阿西村的果园面积增长到336.4亩,洛川县开始了大规模果园建设的热潮。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7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之乡”。

1960年,阿西村培育了30,000多株苹果苗,除了这个村的300英亩果园外,其余的都供应给了其他村庄。洛川的50多个村庄都有苹果园,邻近的黄陵、宜君和延安也从阿西村引进苗木进行种植。

在李新安的领导下,阿西村的集体经济继续发展。阿西村党支部书记李银海说:“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村的强大劳动力有一天在果园里工作可以得到两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阿西村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富裕村庄。

今天的阿西村充满了“苹果第一村”的味道。村庄的墙上画着诸如种植苹果、修剪、疏花和装袋等农民画。每条小巷都以不同的苹果品种命名,甚至街道两边的垃圾桶都是苹果形状的。在李新安的起始园,阿西村仍然延续着陕西省第一棵采用先进嫁接技术种植的苹果树的生命。

发芽:“村子里没有不种苹果的家庭。”

经过20多年的栽培和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洛川苹果在种植规模、技术和质量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今,洛川大大小小的果园有50多万亩,占总耕地的80%以上,95%的农民从事苹果种植,是名副其实的“苹果之乡”。

阿西村是典型代表之一。1985年,阿西村开始大面积种植果树。直到2019年,阿西村的苹果产业得到了改造和升级,种植面积也从6亩增加到了2850亩。

李银海说:“我在果园里长大,我们村里没有不种苹果的家庭。我现在拥有10多英亩果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陕西只有一个阿西村,但像洛川的阿西村这样的乡镇数不胜数。近年来,老县城进入了经济社会大踏步发展的快车道,这与老县城坚持走做大做强苹果支柱产业的道路是分不开的。

“我家几代人都是农民,我儿子也是果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就一直在种植苹果,至今已有几十年了。”陈昌建是洛川县九仙镇洛阳村人。他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他今年种了12英亩苹果,包括他自己家的7英亩和邻居家的5英亩,预计售价约为25万元。

许多年前,当玉米种在地里,油菜籽种在地里时,陈昌建的家人几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十年前,我的七英亩土地只能卖到八九千美元,现在我至少能卖到十万美元。”陈昌建说。

今年74岁,他基本上努力工作。大多数时候,他给村里的果农一些技术指导。洛川苹果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标准化种植模式。目前,老县城洛阳村苹果标准示范园区只有980亩,平均亩产3000多公斤。

洛川县有很多像陈昌建这样的果农,也有很多像老县城这样的苹果示范园。经过70多年的发展,洛川有苹果40多种,苹果种植面积50多万亩,占全县64万亩耕地的78%;16.1万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1亩,居全国首位;全县60%以上的果农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其中95%来自苹果;全县苹果产业总收入超过45亿元,洛川苹果品牌享誉国内外。

施肥:大数据建设“信息桥梁”土地“抵押”强化集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只种不卖”的局面逐渐显露出来。信息不畅,买方制定规则,附加产值被其他公司开发和利用,迫使洛川县苹果产业不断完善结构,打好基础。

8月15日,代表团经颜夕高速公路前往洛川县,参观了几年前新建的洛川县农业(苹果)市场和信息中心。

我一进入信息中心,覆盖着整面墙的巨大电子显示屏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据了解,这三个大屏幕收集和显示了洛川县乃至全国苹果产业的大数据,果农不用出门就能知道苹果的“世界动态”。

数据中心收集了洛川县果农、果园、就业、投入品、果库、合作社、专卖店等7个基础数据312万条,实现了46729个果农58万多条数据的入库,建立了专业苹果产业数据库。

“例如,2013年,苹果的当地价格是1英镑8元。我们通过这个网络信息系统传回了最新的市场价格,平均售价至少为2美分。”洛川农业(苹果)市场与信息中心负责人王延刚表示,该数据中心就像一个大型“信息配送中心”。它的建立首先为果农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其次为他们购买农资提供了质量保证,也解决了基本的经济困难问题。

一棵苹果树变得富有,一群人振兴了新农村

目前,大数据平台框架已基本完成,信息互联、共享、协同,不仅为基地和市场提供决策依据和系统服务,引导当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也为洛川苹果的发展搭建了信息桥梁。

它不仅是一个成熟的信息中心,而且洛川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17年,洛川县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1月1日,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生效,明确规定承包方或受让方可以使用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和担保,即农民可以以土地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

“我们为个人、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办理了229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共计1125万元,可以扩大苹果主导产业的规模经营水平。”洛川县农村管理服务站站长贾海军说。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洛川是果业大县。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洛川探索了“农地经营权+多项经营权组合抵押”、“农地经营权+农业设施证书抵押”、“农地经营权+地上附着物抵押”的组合抵押贷款模式,打破了农村产权交易的制度障碍,促进了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保值增值,为洛川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一棵苹果树变得富有,一群人振兴了新农村

分散分支:促进苹果产业后整理阶段

洛川苹果发展的历史也是苹果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历史,经历了引进推广、规模种植、规模扩张、专业县建设和产业强县建设五个阶段。现在,洛川苹果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苹果产业后整理。

那么,苹果产业的结局是什么?苹果产业后整理是提升苹果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措施。它以苹果生产、分拣、包装、冷链冷藏、营销等环节为重点,延伸整个产业链,确保苹果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的统一。

“过去,果农将不同大小和成熟度的苹果混在一起,不仅影响了质量,还形成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美玉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薛云峰表示,通过智能选果线,每个苹果的颜色、大小、含糖量、缺陷和霉变等多项指标都可以在电脑上显示出来,通过机器排序和分级可以确保每个苹果找到自己的“梯队”。

薛云峰还介绍说:“公司在洛川县和延川县建立了4万吨苹果气调冷库和两条4.0智能选果线。科学的气调冷藏技术延长了苹果的货架期,智能选果线也大大提高了苹果的分拣效率。”

据了解,今年以来,洛川县加快了苹果主导产业的升级改造,对全县53万亩苹果进行了前期生产和后期加工。

在后整理阶段,除了“体检”,每个苹果还将贴上标签,以建立苹果质量和安全的可追溯性。在最后的销售阶段,陕西鼎头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裴晓方表示,他们在创新试点中推出了苹果自动售货机,搭建了一个以淘宝为主战场的电子商务推广销售平台,预计年销售额为6500万元。

不仅如此,裴晓芳表示,除了网上销售,公司还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一笔订单,并对数百万客户的地区、年龄、性别和回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制定销售计划和规划销售活动。

目前,洛川县仍有许多公司专注于苹果后整理,如美玉高、鼎头果业等,但果业后整理并未覆盖全县所有农户,未来拟邀请10家加工仓储企业入驻工业园。

下一步,洛川县将在主要销售城市建设11条4.0智能选果线、4.7万吨气调冷库、9个乡镇级苹果集散地、22个洛川苹果专卖店,共计11 4家,基本实现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培育32家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电子商务企业和8000多家苹果网店。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的实施,不断挖掘了洛川苹果的潜在商业价值,也促进了洛川苹果产业的质量提升和效率提升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棵苹果树变得富有,一群人振兴了新农村

结果:“洛川苹果叔叔每年在线销售400万台”

"现在苹果又大又甜,生活当然越来越好了."陈昌建与记者交谈时脸上带着微笑。"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苹果种好,苹果才能卖好."

陈昌建告诉记者,与以前的苹果种植相比,现在的收入要增加几倍,这是由于种植技术近年来在各县推广实施。

“我是技术改进和政策支持的受益者,现在水果不是每年都卖。”陈昌建回忆起2012年第一次技术推广时,洛阳村大胆率先在陕西省实施苹果“二次间伐”,将每亩栽培果树从原来的28棵削减一半至14棵,彻底解决通风透光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从那以后,各种标准化的苹果种植和管理模式被多次实施,以不断提高苹果的质量。

一棵苹果树变得富有,一群人振兴了新农村

苹果的质量越来越好,果农的收入也越来越高。通过规范化管理,洛川县所有苹果园都通过了国家绿色(苹果)原料生产基地认证,苹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效益也有很大提高。

因为苹果也受益于同村的张永亮,自2012年走上电子商务销售之路以来,它有一个“传奇”故事,一部手机一年能卖400万元。

“我自己家里有30英亩苹果。目前,我有15英亩的水果。去年,通过电子商务,一部手机在一周内销售了所有的苹果,并且每磅增加了3-5元。洛阳村的村民张永亮说。

2012年,外出工作回家的张永亮在QQ上联系了四家商家,苹果售出了4万元。尝到甜头的张永亮开创了苹果的电子商务销售之路,包括QQ、淘宝和小卖部,但现在很短暂。“去年春节,最多一天就卖出了800多个苹果,收入近1万元。”张永亮说。

2014年以来,洛川县开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洛川县老县城洛阳村的第一书记李晓军告诉记者,网上卖苹果改变了以前的销售模式,也改变了商家在定价中的主导地位。“过去,商人说他们卖了多少钱。后来,我们通过互联网销售,苹果卖得很快,价格仍然很高。”张永亮说。

洛川县副县长刘高明说:“苹果是洛川县的经济支柱,是老百姓的摇钱树。县委和县政府年复一年地工作,终于把小苹果变成了大产业,这样农民在一个链条上就有了很多好处。它使洛川苹果闻名于世,走向世界

一棵苹果树使一群人变得富有,并振兴了新农村。洛川县坚持“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以苹果产业为重点,升级改造苹果生产前期和后期加工的产业流程,提高质量和效率,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村振兴。老革命根据地的“苹果之乡”,以人为本,产业深耕,正在复兴。(实习袁)

原标题:“洛川,苹果之乡:一棵苹果树致富,一群人振兴新农村”

责任:吉爱玲

标题:一棵苹果树变得富有,一群人振兴了新农村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