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5字,读完约7分钟

金融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因素,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创新的加快和金融开放的扩大,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维护和保障金融安全已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和根本性事件。

维护金融安全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主体上看,政府授权金融监管机构处理风险造成的损失,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金融安全,以实现国家安全、经济运行安全和保障民生的公共目标;金融机构实现了资金和风险在各投资主体之间的利润分配,并通过风险管理维护自身的安全运营;为了获得利润,投资者在安全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做出比例,同时保护自己的资产。从空的角度来看,在金融全球化、金融混业经营、金融市场与金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风险传导使得任何国家或机构都不可能在金融风险发生时置身事外,独自保护金融风险。从时间的角度来看,风险可能发生在财务运作的任何时候,所以有必要时刻关注财务状况。因此,金融安全必须得到重视和考虑。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第一,重视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虽然我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存在一些金融安全问题。例如,资金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空转向”,杠杆率高,金融资源“脱离实际”,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的金融创新产生交叉金融风险并相互传染,传统金融风险和新互联网金融风险并存,金融混业发展和分业监管形成监管现实。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安全能力建设,有效保障金融安全,营造宽松的金融发展环境,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二是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风险管理责任。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龙头”。控制金融机构的风险不仅是自身经营的需要,也可以减轻金融监管的压力。一方面,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充满风险,需要做好基于客户的风险管理,降低自身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理顺公司治理机制,降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应把握好内部和外部风险管理的“度”。如果外部风险管理过度,即金融机构有选择地“无为”以降低风险,很容易导致供给面的结构性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资源不足、普通投资者投资渠道不畅、投资产品缺乏等;如果内部风险管理过度,可能会增加运营成本,降低金融服务水平;如果外部风险管理过宽,即金融机构不检查、拒绝甚至“放水”,必然会引发风险事件,造成风险损失,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例如,互联网金融机构投资于融资。双方资质审查不严格,导致风险累积;如果内部风险管理过宽,金融机构将成为风险聚集的场所和金融危机的源头。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第三,注意防患于未然。经济金融全球化凸显了金融危机和政策风险的溢出效应,“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新技术的使用催生了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如第三方支付、p2p在线借贷、网上银行、众筹和平台金融,这些都带来了更广泛的金融利益。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

面对这些新情况,一方面,传统的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措施已经难以应对;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对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金融风险与网络金融风险交织在一起,使得金融风险的成因更加复杂。通过传统的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措施很难有效地防止它们,因此需要新的工具、新的技术或措施来打破这种局面。互联网技术作为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将成为新形势下维护金融运行安全的重要“安全网”。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优化金融监管框架

在中国,分业监管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独特优势。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交叉合作的深入,分业监管确实有一定的空.监管道理此外,监管标准不统一,空还有很大的套利空间,这是非常容易的,特别是对于交叉金融,单独监管很难专业化,也不可能保证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监控机构通过对金融大数据的收集、整理、挖掘和利用,可以全面、实时地监控金融业的运行,并将监控结果按其专业划分到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专业的风险化解和处置。从理论上讲,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互联金融机构,还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互联金融功能业务,实现产业链金融乃至经济实体的全过程,为混合监管和功能监管提供了条件,使得在现有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协调金融风险监管,实现专业化风险处置成为可能,从而有助于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协同监管。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确保监督“清晰可见”

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监管,进行全面的金融统计,是加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要更好地利用财务数据信息,提高财务数据的使用效率,使各种财务数据在防范财务风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概念和相关技术与金融业综合统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兼容。传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图片数据将极大地扩展金融业的统计。同时,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技术将会发现更多有用的信息。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管理部门关注关键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警惕清晰”,避免监管空·怀特。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监控和预测金融风险

受技术和成本的制约,传统的金融监管措施和金融机构的事前准入依赖于金融机构运行的历史数据,事件发生期间和之后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也是风险发生后减少风险损失的一种补救措施,难以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多点特性使得实时连接和监控成为可能。数据和信息可以实时共享,以便监管者能够保持警惕,预防和控制风险。监管者也可以实时监控相关指标,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严密监控,准确预测,提前采取监管措施。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观动机,但更多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互联网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帮助金融机构管理风险。人脸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互联网身份认证等技术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其安全性远远大于当前的媒体认证和密码认证。它们的使用将弥补线下风险控制措施的不足,降低风险识别的成本,提高风险识别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可记录和可追溯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大数据的收集、挖掘、整合和综合利用将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验证系统,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风险预测和防范;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可控的金融业务和可追溯的风险。此外,互联互通技术有助于解决我国人口多、经济结构复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将为维护金融安全增加一把“保险锁”。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总之,互联网技术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甚至有望成为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中坚力量。下一步,要继续加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金融与技术的有效融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技术在为维护金融安全提供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支持时,不可避免地会显现出负面效应。如网络病毒、系统中断、设备故障、灾难恢复失败等不可控制和不可预见的事件将导致金融安全措施的中断甚至失败,技术漏洞或薄弱环节、黑客攻击、密码泄露、账户资金被盗等将带来各种新的风险。因此,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维护金融安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使用新技术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秀)

(编者:梁

标题:何德旭:用互联网技术管理金融风险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