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5字,读完约5分钟

区块链技术正迅速流行起来。它被广泛誉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本协议之一,世界各大银行都在争相部署。

2016年底,“区块链”首次被写入中国“十三五”规划,国内多家银行加大努力,以多种方式积极介入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

封锁链升温

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描述相对粗糙。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散的分类账数据库,它不依赖于第三方,通过自己的分布式节点完成数据存储、验证和通信。通俗地说,区块链是一个基于共识机制在互联网上建立并集体维护的大型开放账簿。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所有参与节点共同维护事务和数据库,因此它具有分散性、开放性、独立性、安全性和匿名性等特点。由于生态学和区块链技术的高度兼容性,金融业发展迅速。

国外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并较早参与区块链的研究。2015年9月,由金融技术公司r3牵头的区块链联盟宣布成立,重点是概念验证测试和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

截至2015年12月,包括花旗集团和汇丰银行在内的42家大型商业银行(金融集团)已加入联盟。花旗银行还在内部发行了自己的数字现金“花旗银行”。瑞银在区块链试验了20多种金融应用,包括金融交易、支付和结算,以及发行智能债券。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探索呈现升温趋势。去年5月,上海华瑞银行宣布与瑞波进行战略合作。首先,它致力于使用ripple协议来研究先进的分布式支付清算方案。同月,平安银行(000001)加入r3cev,成为首家加入r3 Union的国内银行。此后,招商银行(600036)、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民生银行(600016)相继加入。

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金融”将在应用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业内专家预测,区块链技术未来可能会应用于数字现金、票据、清算与结算、股权交易、审计、公证等领域。

新信用机制的形成

在金融业务中,证明“我就是我”并与交易对手建立互信是很麻烦的。对区块链理论的最大颠覆在于新的信用形成机制。

业内专家解释说,在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下,陌生人通过可信的第三方机构(如银行和清算组织等)建立信用并进行交易。)。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集中信用创造模式。它使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一个“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支持而不是集中的信贷机构来建立信贷。

例如,传统的资产托管业务模式涉及多方金融机构,如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和投资顾问,它们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传统交易主要通过电话、传真和邮件进行信用检查,费时费力。

基于区块链技术,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区块链解决方案,实现了多方实时信息共享,避免了重复征信过程,将原有业务环节缩短了60%至80%,提高了信用交易效率。这一创新成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成功实践。

传统的跨境交易流程长,手续费高,代理行之间的互动容易出错等。,这一直是银行的痛点。布洛克链为银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信息可以作为没有中心的资产快速传输,这解决了金融交易中的许多难题。

近日,招商银行宣布,区块链技术改造的跨境直接清算业务将正式商业化。据介绍,通过转型,招商银行实现了总行增加6家海外机构,全部在区块链联网。任何两个机构都可以提出清算请求,任何两个机构都可以进行清算。

年初,浙商银行还推出了首款基于区块链的移动数字票据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在移动客户上发行、签署、转让、买卖移动数字票据的功能。除了降低多方参与部门的成本外,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汇票以数字资产的形式存储和交易,不易丢失,也不可篡改。

大规模应用仍然难以实现

虽然区块链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作为一项新技术,它仍然面临着安全性、监管性、容量性和时效性等诸多关键挑战。

业内专家认为,短期内,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内部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观察。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电子化建设,我国商业银行实现了所有业务的集中处理和数据的集中共享。如果区块链技术用于内部重新部署,其人力和物力成本不应低估。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存在一些应用层面的问题,如单链数据结构不适合某些场景,分布式共享分类账带来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智能合同规则统一困难,需要优化核心共识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上还不成熟,但仍面临许多技术问题。然而,一旦基于重建信用形成机制的区块链技术的想法成功,它将深刻地改变当前的金融形式和商业模式。

业内专家建议,应深入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现金系统带来的商业模式变化,探索银行业的升级方向。

监管态度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银行应积极匹配监管政策,同时建立监管规则和技术应用标准,避免野蛮应用,以免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给金融运行带来风险。

标题:国内银行加快布局"区块链" 大规模应用尚难实现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