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8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刘筱筱)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近21年来,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10倍。在这方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罗云波告诉中国经济网,这个数字反映了当前食品安全和食品增长背景下全球市场对转基因技术的需求。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于5月4日发布了《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1.851亿公顷,是1996年的170万公顷的110倍。

"这个数字说明了全球市场对转基因技术的需求."罗云波认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粮食增长问题下,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潜在的环境和经济技术,其发展符合世界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与全球转基因商业化的快速发展相比,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近年来,中国进口了大量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但只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被允许在中国进行商业种植。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两会”期间表示,目前,中国尚未批准任何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种植,严禁非法种植。

对此,罗云波表示,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缺乏竞争力和转基因作物被“妖魔化”。“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需要技术储备作为强有力的支持,以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种参与国际市场。此外,中国人对基因改造的接受程度很低,而且存在一些偏见。”

针对部分地区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今年2月,农业部要求全面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的行为。然而,一些官员承认,很难追踪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种子的来源,也很难让种子公司在幕后抓住它们。

“中国人口多,农业从业人员多,集约化程度低,这对监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不被抓住、忽视和严格控制,偷窃转基因作物将导致市场混乱。虽然现在允许在国外上市的品种都被盗了,但将来还会有很多农作物没有经过安全评估,这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一个隐患。”

罗云波指出,虽然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在中国是最严格的,但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疏漏。为了转基因技术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必要加强监管,确保法律法规的落实,让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信心,从而避免这项技术最终被“扼杀”。

(主编:严明喜)

标题: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21年翻百余倍 罗云波:体现市场需求

地址:http://www.tehoop.net/tpyxw/10402.html